開發區無人機產業鏈初成型
電力巡線無人機、植保無人機、消防無人機、測繪無人機……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步成熟,民用無人機已經在各個行業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銷售規模逐年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無人機行業銷售規模將突破百億元,并以年均復合增長率約50.73%的速度增長,預測在2023年我國無人機行業銷售規模將超億元。
近年來,開發區從引聚無人機產業資源,到整合無人機產業要素,分步有序推動無人機產業集群化發展,開發區年度工作會中提出,要聚焦航天航空、無人機、北斗導航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促進京東智慧物流無人科技、海空智能裝備亦莊產業基地等項目投產。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下,目前,開發區無人機產業鏈已經初步成型,在產業配套完善、產業資源聚集的環境中,引領我國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多家機構、企業聯合成立“無人機遙感應急賑災聯合組”,獲取災區航空遙感影像,拍攝的山體滑坡、崩塌、堰塞湖影像為抗震救災工作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據。這引起了開發區對無人機產業的重視,隨后將參與賑災的李強無人機開發團隊引入開發區,注冊成立了普洛特無人飛行器科技公司。
李強從北航畢業后,就職于素有“中國直升機搖籃”之稱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多年從事軍用飛機的設計,又在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從事無人機在氣象領域的應用,憑借其研發的飛行器控制系統,已在無人機圈內小有名氣。他帶著豐富的無人機軟硬件設計經驗,在開發區開始對無人機、無人飛艇、無人船、無人車等設備進行自動駕駛儀控制系統的定制開發。
國家電網公司立項研制無人機巡檢系統、無人機消費級市場打開……2008年以后,無人機行業利好消息紛至沓來,開發區加快了無人機產業布局的步伐。
2012年,開發區精選了產業化場地,將自主研發出第一款無人直升機(機型td220)、設計出以“電控共軸”為核心整機研制方案的田剛印團隊引入開發區,使該公司具備了小批量的試制能力。2013年北京科博會上,北京亦莊展區將中航智td220無人直升機放在重要位置,讓中航智一鳴驚人,不僅是民用市場的大門被打開,軍品采購也向他們打開了大門。
在引進創新企業為無人機產業輸血的同時,開發區也支持多家企業拓展無人機開發業務,實現自我造血擴充無人機產業。
區內企業北京奧騰巖石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測繪領域深耕,在開發區的支持下,基于航測技術該企業開發出ebee?sq無人機,通過多光譜航測,可分析出整體莊稼長勢,農民可精確獲取哪一片田地缺水、哪一片缺肥料或遇到病蟲害等信息,并對應地進行灌溉、施肥、打藥即可,可改變傳統大面積灌溉、打藥的方式,實現降低成本、提升畝產。
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子公司進行無人機研發及產業化,目前正在開發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并計劃開發亞音速、大機動、隱身等系列無人機產品。
智庫與資本雙雙加碼
經過大力引聚無人機企業及產業資源,開發區聚集了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海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北京邁凱飛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鷹航空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普洛特無人飛行器科技有限公司、航救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韋加無人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易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伯林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等10余家國內領先的無人機企業,開發區無人機產業迎來了從企業各自為戰到凝聚資源形成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新階段。
去年5月,在開發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上演了國家無人機產業盛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支持下,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聯合北京市信息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九院、航天科技十一院、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近百家業內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cuiia”。
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聯盟成立后表示,“當前無人機行業協會、聯盟很多,但缺乏國家層面的聯盟”。而作為行業協會中的“國家隊”,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將從國家層面推動無人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構建無人機研制、銷售、運行、報廢等全生命周期產業體系,打造無人機產業生態網絡。
樊邦奎介紹,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可從三方面為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助力。第一是智庫的作用,為各個行業制定建議;第二是橋梁作用,溝通協調政府部門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第三則是做好平臺,“這個平臺應該是學術交流、高峰論壇、國際交流、軍民融合的平臺”。
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在開發區成立,開發區則以“近水樓臺”的優勢,借助該聯盟力量為無人機企業引聚研發資源,同時引導區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導航定位企業,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芯片研發企業開發無人機關鍵部件及載荷產品,加速打造無人機產業鏈,構建無人機產業生態。
開發區投融資平臺亦莊國投和北京星網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作為基石投資人,共同發起設立北京星華智聯投資基金。該基金總規模10.1億元,將選擇與高端傳感器和智能無人系統產業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及龍頭企業合作,對境內外的高端傳感器和智能無人系統企業進行并購重組。
通過該投資基金,著重打造“信息感知、互聯互通、智能無人系統、人工智能平臺”四大業務群,完善無人機產業的布局,有利于開發區快速延伸無人機上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開發區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的競爭力。
上游與下游協同發展
“開發區初步形成了從研發、生產到總裝的無人機完整產業鏈。”開發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說,產業鏈的核心是10余家國內領先的無人機企業,產業鏈上游有為無人機提供高精度定位、調姿技術支持的合眾思壯,提供低功耗芯片的京微雅格等公司,產業鏈下游有為無人機提供航測、光電吊艙等載荷的星網宇達、巖石科技等公司。
隨著開發區無人機產業鏈的成型,中航智t333無人機、普洛特16升智能植保機、韋加空氣監測無人機等眾多高載荷、高穩定性無人機新產品紛紛進入行業應用,機載ppk高精度定位模塊、gnss+姿態組合導航模塊等模塊,低功耗無人機芯片、光電吊艙等產品進一步賦能開發區無人機產品,將在電力巡線、植保、消防、測繪等眾多無人機應用領域展現“亦莊風采”。
投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人機產業鏈成型只是第一步,未來開發區還將不斷推動延伸產業鏈。
根據北京市“四個中心”總體定位,結合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戰略,開發區依托首都高等院所科研優勢,制定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以支持軍民融合產業快速發展。“芯片是核心硬件,直接決定無人機的操控性能、通信及處理圖像信息的能力,但國內大多數無人機芯片嚴重依賴英特爾、高通、三星、意法半導體等上游制造商。”上述投促局負責人說,開發區積極鼓勵無人機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通過搭建芯片制造商與無人機總裝企業、飛控系統等關鍵技術與無人機總裝研發平臺,集全區之力對“卡脖子”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實現區內無人機全產業鏈自主創新發展。未來開發區通過打造百億級無人機產業集群,樹立軍民融合產業“高精尖”技術成果轉化及應用的典范,為我國航空產業做出更大貢獻。
下一步,開發區將根據產業布局推出優惠政策,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成熟航空航天項目,并為規模企業提供產業投融資支持。同時按照“三城一區”建設總體戰略布局,在現有我區無人機產業基礎上,全力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落地開發區,真正實現航空航天產業聚集發展。
考慮到航空航天工業知識與技術密集、附加產值高的特點,開發區將通過整合無人機企業、前沿創新中心、企業研究中心等資源,搭建項目合作方與無人機企業合作平臺,進一步形成上游研發設計、中游生產制造、下游應用和市場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引導無人機科技成果率先在開發區轉化落地,實現優秀科技成果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長得大。
同時搭建無人機聯合研發平臺,上游與集成電路企業合作,開發應用元器件;下游與交通、市政、工業等終端應用領域合作,形成涵蓋從空間段、地面段到用戶段的完整產業鏈。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