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固定翼植保無人機“漫天飛舞”,藥霧均勻灑向廣闊麥田……4月17日,濟源市小麥病蟲害防治現場會在梨林鎮大許村舉辦,60余架植保無人機同時起飛開展“飛防”作業,拉開了我市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的序幕。
植保無人機一進入濟源市大許村,便引來眾多村民參觀。灌藥、裝電池、試飛,有條不紊;升空、噴藥、返航,一氣呵成。高效率作業的植保無人機,令在場的觀眾無不驚嘆。“無人機只用了短短10多分鐘,就噴完了十幾畝地,是人工效率的幾十倍,真是太高效了!”五龍口鎮西正村村民王建說。
正在一旁查看噴藥效果的河南標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行總監吳小強告訴記者:“植保無人機噴灑裝置寬度為4米,有效作業寬度可達4至6米,每小時作業量可達40至60畝。若用人工操作背負式噴霧器,一人一小時才能給兩畝左右的地打藥。兩者比較,無人機省時省力,提高了作業效率。并且,無人機能夠噴灑出霧狀農藥,可以均勻地噴灑到作物葉片的正面和背面,能夠節約大概50%的農藥量,大大降低了農業投入成本,防控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今年是濟源市首次大面積使用無人機集群作業,意味著濟源在農作物病蟲防控方面實現了新突破,標志著全市農業生產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今天,我市共出動植保無人機100多架,日作業在4萬畝以上。照此進度,5天內便可完成19萬畝重點麥區施藥任務。”市植保站站長孫紅霞介紹,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噴藥方式,使用植保無人機,具有噴藥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作業安全、不損莊稼等顯著優勢。
據悉,當前我市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正值防治小麥赤霉病等病蟲害的關鍵時期。我市即日起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工作,通過噴灑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混配劑,以達到防干熱風、防病蟲害、防倒伏的效果。同時,為重點解決全市小麥生產后期以赤霉病為主的病蟲害頻發重發難題,我市選擇了三家有實力的“飛防”公司在全市19萬畝重點麥區進行“飛防”作業,噴灑所選用藥劑均為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在施藥方式上全部采用無人機進行精準施藥、適時施藥。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