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稀土特色牌,做好‘稀土+’文章”,是作為全國唯一以稀土資源冠名的國家級高新區——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一直努力的方向。尤其是近幾年,在“磁材延鏈、合金突破、鑭鈰轉化、科技創新”四個方面取得許多突破,全力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攻破下游新材料產業漸成大勢
稀土新材料的價值遠遠高于稀土原材料價值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內蒙古包頭稀土高新區奮楫爭先,在稀土永磁、儲氫、拋光三大新材料方面碩果豐碩,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稀土新材料企業和稀土終端應用企業占比分別達63.2%和29.5%。特別是磁材產量連續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增長了3倍,磁材產能達4.5萬噸。
作為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風向標,為稀土產業快速發展搭建良好平臺,加快產業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華麗蛻變,包頭稀土高新區責無旁貸。目前,包頭稀土高新區形成了稀土信息交流、檢驗檢測、產品交易等完善的產業發展配套體系,相繼建成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中科院產業園、上海交大產業園,建立3個與稀土相關的院士工作站,稀土高新技術企業達19家,各級稀土研發中心達30個。
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下,包頭稀土高新區稀交所已發展了167家現貨供應商及貿易商,2018年實現交易額1031.6億元,同比增長172%。國家稀土檢驗檢測中心積極打造大型科研檢測設備共享中心。稀土企業、科研單位參與起草國家和行業標準160項,占國家、行業標準總數的60%以上,在規范我國稀土產業秩序、保證產品質量、促進技術進步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科技創新稀土產品話語權不斷提升
今年2月,稀寶博為馳影a30磁共振診療車現身我國南方多地,為當地群眾進行免費診療,其車載集成型磁共振和扁鵲飛救遠程急救系統更是采用了多項世界首創的先進技術,可實現對救護患者24小時觀察監護和遠程醫療指導,打破了我國高端磁共振成像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這臺診療車,邊遠山區的病患將免去跋山涉水看病之苦。”該企業總經理銀建偉信心滿滿地說。
在內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條機械化生產線格外引人注目。2017年,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該企業聯合共建了“納米稀土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創新,首次實現了均一尺寸鈰基拋光顆粒的球形化、單分散以及系列尺寸可控量產,形成了高性能拋光液、清洗液及其循環利用的系統技術,產品在多個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我國軍用陀螺儀諧振片以及大飛機模具鋼拋光作業長期依賴進口拋光液的局面,極大地推動了包頭稀土產業向高值化邁進。
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變成生產力,在內蒙古包頭不斷上演。
注重規劃稀土產業發展闊步前行
優項目、重創新、促轉型、謀發展。近年來,包頭稀土高新區以做大、做強、做長稀土產業為抓手,瞄準“量、質、鏈”,不斷擦亮“稀土產業”金字招牌,全力打造磁材、鑭鈰綜合應用及稀土合金等產業集群,實現稀土產業逐步邁向中高端。
積極推動“磁材延鏈”,重點推進天和磁材三期、金山磁材二期、英思特蘋果3c系列產品磁材生產基地等30個項目投產達效。加快建設稀土高效永磁電機產業園,推動北汽新能源國創中心、江馨微電機擴建、山東天工新能源電動機車等項目落地,加速形成永磁電機產業的品牌集聚效應和稀土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延伸,帶動稀土永磁終端應用產業迅速崛起。
全力實現“合金突破”,借助中科院商用超純稀土金屬制備技術的重大突破,促進稀土在冶金工業應用的革命性變革。圍繞實施“稀土+”戰略,積極推動稀土在鋼、鋁、銅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推動中科稀土特鋼創新中心、上海交大稀土鈦合金等稀土合金中試項目產業化,實現包頭市金屬制備工業由初級產品輸出向高端產品轉型的華麗轉身,打造國內高端稀土合金聚集地。
加速助推“鑭鈰轉化”,重點發展稀土儲氫、催化、著色劑及應用產品產業鏈,促進高豐度稀土鑭鈰資源的平衡利用。培育昊明新電源等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希捷環保等催化助劑項目加快發展,推動中科世紀著色劑等項目投產增效。
著力加強“科技創新”,依托稀土研究院等研發平臺,形成世界領先的稀土研發力量,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支持企業實施科技項目攻關,每月開展院企對接10次以上,全年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個以上。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所言:“稀土高新區在推動我國稀土科技與產業發展,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延長稀土產業鏈條,優化稀土產業結構等方面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