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宣布,按照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辦法的精神,貫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總體部署,實施“智源學者計劃”,同時與北京優勢高校院所和骨干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跨學科、大協同的創新攻關。并宣布與曠視科技成立“北京智源- 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是首個智源聯合實驗室落地項目。
據悉,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人民政府推動成立,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曠視等北京人工智能領域優勢單位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表示,北京市科委在2018和2019年兩年給予智源研究院共計3.4億元的資金支持,海淀區在辦公空間、人才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服務保障,今后還將支持智源研究院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部等部門支持,承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等任務。
同時,張光連透露,今年北京將開放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北京率先運用,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立智源人工智能產業培育基金,超前布局,分擔企業創新風險,積極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表示,“智源學者計劃”是智源研究院打造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的引領性工程,旨在面向當前和未來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選拔并培養一批德才兼備、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英才,構建富有創新能力、梯隊合理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創新團隊,建立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高端人才儲備,引領未來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方向,推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按照計劃,首批智源學者將致力于打破基于計算機實驗和神經科學的人工智能的慣用建模范式,以可解釋性的新型人工智能模型、新型的機器學習算法、深度學習的基礎研究為研究內容,解決人工智能面臨的可計算性、可解釋性、泛化性、穩定性等基礎理論問題,建立以數學與統計理論為第一原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方法論。
據了解,聯合實驗室首個落地項目為“北京智源- 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該項目重在模型設計優化,平臺將提供自動化模型搜索、錯誤分析與可視化工具,加速大模型架構探索和優化,降低面向應用的模型設計門檻,來解決傳統模型架構人工設計方法的經驗性強,迭代周期長的問題。同時,實驗室還將積極探索低位寬神經網絡相關技術,研究實現對于大計算量模型的云上和終端兩級的硬件支持,完成從模型搜索到實際應用的垂直整合。
數據方面,實驗室將立足曠視算法落地場景豐富、數據積累深厚的優勢,以開源數據集、預抽取特征等形式,持續開放通用物體分類、物體檢測追蹤、人像人形識別屬性等視覺問題數據,助力相關領域研究。針對高搜索效率、高準確率、高靈活性等關鍵指標,該實驗室還將開展支持大計算量模型的新神經網絡架構搜索算法(nas)研究,構建一站式深度模型自動化設計平臺等工作。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