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水源披露年報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3.55%;實現營業利潤3.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1.48%;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8.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8.10%;基本每股收益為1.1314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8.08%。
2018年,公司主營業務水處理劑產品及衍生產品營業收入為7.92億元,同比增長37.70%,工程施工設計營業收入為7.52億元,同比增長730.95%,水處理運營營業收入為7304.47萬元,同比增長46.18%。
“去年,公司凈利潤倍增主要是由于水處理劑的收入增加和中旭環境的財務并表。”清水源董秘宋長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
據了解,2018年是清水源完成從水處理劑生產商,向水處理全產業鏈延伸布局的第一年,公司依托在河南、安徽省的資源優勢,獲取了濟源市垃圾處理和河道治理、伊川縣城鄉環衛一體化、平頂山市河道綜合治理、蚌埠市綠色建筑產業園ppp項目等大量環保訂單,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提供保障。
近年來,清水源一直“圍繞以水為核心的產業鏈的發展”。
為實現這一發展戰略,清水源一方面積極建設ipo募投項目,于2017年11月份將3萬噸水處理劑生產線投入使用,增強核心業務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外延式并購,于2016年收購同生環境,2017年收購安得科技、中旭環境,將水處理劑終端服務、水生態治理綜合性服務等業務納入公司業務體系。
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水處理藥劑研發、生產、銷售,生活污水處理、工業污水處理及水處理劑的終端應用三大業務板塊,“大環保”產業鏈初步成型。
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去年將轉型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將推動智能化和企業技術改造作為戰略方針,實現由傳統的藥劑生產企業向智能化終端服務企業轉型和跨越式發展,建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服務企業。
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清水源開始建設年產18萬噸水處理劑擴建項目,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建成后,將具備年產27萬噸水處理劑產能,有望成為國際水處理行業的龍頭生產企業。
“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依然是圍繞以水為核心的環保產業鏈發展,做大做強水處理化學品研發生產、工業水系統智能化服務、工業廢水處理及零排放、市政/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五大業務領域,重中之重依然是工業水的全過程處理。”宋長廷如是說。
公司董事長王志清表示,“2019年,公司要把控智能裝備和村鎮污水裝置發展的大好機遇。運用鄉村振興解決濟源老百姓的生活污染問題,實現資源化利用增加農民收入、打造海綿城市,解決村鎮污水一體化問題,使公司業績、利潤增加,能夠吸引更高端人才,打造清水源的獨有盈利模式”。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