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我國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新經濟企業的熱潮過后,國際資本開始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企業產生濃厚興趣。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世界各國的消費者正在快速改變“中國制造”是“簡單制造”的印象,具有不可輕易被別人復制特色的國內傳統企業,有望進一步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
荷蘭最大的多元化金融機構和荷蘭第二大公司——荷蘭國際集團(ing)不久前派出了一個龐大的考察團,來滬拜訪了具有7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恒源祥集團,與集團總裁劉瑞旗就投資、財務、金融服務等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ing并非第一家拜訪恒源祥的國際資本“大腕”。此前,美國的摩根·大通和高盛公司等世界金融集團已經與劉瑞旗就類似的問題進行過深入交流。
恒源祥并非是ing此次中國之行拜訪的唯一一家傳統企業,他們還將趕往上海的另一家傳統醫藥企業。
資本界人士分析,全球級資本“大腕”的頻頻來訪,表明國際資本正越來越青睞我國傳統行業中成長性良好的企業。恒源祥通過品牌運作,在沒有投資、沒有控股、沒有兼并的情況下,吸引了全國各地80多家企業自愿加入到麾下,組成了“恒源祥聯盟”。1987年,恒源祥的固定資產僅為17萬元,目前“恒源祥”三個字僅無形資產就價值6億元,去年實現銷售額30億元,年增長速度達到30%。恒源祥還是中國紡織行業的領頭羊企業,通過恒源祥,甚至可以整合整個中國的毛紡行業,這也是國際資本“大腕”看中恒源祥的一個方面。
自去年年底以來,類似ing、高盛、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等國際資本“大腕”就在我國別具一格的傳統企業中尋找可以投資的方向。這些國際資本除了親自尋找適合的企業外,還聘請了大量的投資人員為自己開辟戰線,被他們瞄上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內傳統制造企業中的佼佼者。
雖然從目前來看,他們關注的我國傳統企業還只是幾例個案,但這很可能是國際資本在我國投資方向發生轉移的一種信號。早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就有經濟專家曾經預測,具有鮮明特色的企業將受到外資的青睞,如今這一預測正逐步變成事實。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