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咨詢機構認為,中國鋼鐵業存在過熱現象,將經歷一次大幅回落。
歐洲鋼材市場權威研究機構米普斯國際公司最近對中國大陸鋼材需求增長前景作出評估。1999年中國大陸原鋼產量為1.23億噸,2002年達到1.80億噸,2003年將達到2.10億噸,4年期間增加70%多。同時,中國國產鋼材滿足不了國內需求,依然不斷從海外大量進口鋼材,與中國大陸鋼材市場形成明顯反差的是,許多國家或地區鋼材產量過剩,需求疲軟。世界鋼鐵工業界十分關心的焦點是,中國大陸鋼材產量、需求量及進口量高速增長速度到底能持續多久?
米普斯國際公司指出,從原則上來看,能保持10年持續高速發展勢頭是很困難的。該公司認為中國鋼鐵工業在某種意義上來看出現過熱現象,肯定要經歷一次大幅度回落。2003年8月初,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發出警告說,中國鋼鐵工業部門在新建新鋼材生產能力方面力度不能過大,不能過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幾周之后,第二次表達這種憂慮,并且提出,在中國鋼鐵工業部門有可能出現鋼材資源供應和需求之間出現嚴重不平衡狀態。
該公司認為,中國大陸最近幾年里鋼材產量和鋼材消費量高速增長是由興旺的建筑業市場拉動的。如果基礎公共設施工程項目投資增長速度放慢的話,鋼材需求量肯定受到影響,受影響最大的主要是長型材產品。相反,普通薄板產品和不銹鋼產品需求量增長速度同建筑業部門和土木工程項目部門的關系不太大,而更多地取決于制造業部門狀況。因為中國大陸鋼鐵工業和制造業部門勞務費用相對來說較低,如2002年4月歐美日冷軋板卷每噸稅前生產成本中勞務費用高達124美元至145美元,而中國大陸中等水平的鋼鐵廠冷軋板卷每噸稅前生產成本中勞務費用只占25美元,前者是后者5倍至6倍,從而導致整個生產成本比海外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低的多,因此,在中國大陸,其制造產品在成本上具備競爭優勢,擴大其生產能力或投入產出的報酬率的前景是有相當誘惑力的。
據稱,中國大陸鋼鐵廠都制定龐大的產鋼材能力擴建的新工程項目計劃,在未來3年里,預計將增加年產鋼材能力7600萬噸,其中技術含量低的長型材產品占的比例很大,而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的扁平材產品、鍍涂薄板產品及特殊鋼所占的比例不足。因此,一旦建筑業部門從強勁勢頭轉向蕭條,那鋼筋和線材資源供應量將陷入過剩狀態,其價格疲軟則引發那些產量規模擴大過份的鋼鐵公司陷入虧損狀態。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對價格較高的鋼材產品進口依賴性過大,花費大量外匯進口來滿足本國制造業部門的需求。2003年中國大陸鋼材進口量將有可能超出3000萬噸。有關部門欲降低未來鋼材進口量,應當鼓勵鋼鐵公司調整鋼材產品結構,生產國內短線的鋼材產品品種。
歐洲米普斯國際公司認為,在未來較長時間里,中國大陸鋼材量增長速度將放慢。如果不能保持20%年增長速度,有可能維持在1989年至2002年期間年平均增長速度10.2%,那么到2010年鋼材消費量折合成原鋼當量消費量將達到4.5億噸。這意味著到2010年中國大陸人均鋼材消費量接近350公斤,在世界用鋼國家占第四位。到2010年預計歐洲聯盟達到450公斤,北美自由貿易區為400公斤,日本為650公斤,前蘇聯為220公斤,南美洲為150公斤,中東為220公斤。
如果從2003年至2010年8年期間,中國大陸鋼材年平均消費量增長速度為7.5%的話,那么到2010年人均鋼材消費量將達到300公斤,相當于世界人均消費量兩倍,將對亞洲地區其他制造業部門生產造成很大的壓力,迫使外國投資從這些國家撤出,影響或壓制這些國家的工業的規模的擴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