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業報》報道,今年1-9月,重型機械行業的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林玉龍認為,今后幾年依然是重型機械發展的好時期,行業、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近日,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在京召開了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業內人士會聚一堂,提出了引導未來重型裝備發展的六個重要產業。
1)開發地下空間催生掘進裝備產業。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汪建業說,現在我國經濟技術實力已經基本具備了大規模開發地下空間的能力,大量開發地下空間的時機剛開始,所以,作為開發地下空間的主要設備--全斷面掘進機將十分看好,重點發展隧道現代化大型掘進裝備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市場前景廣闊。
2)實現采掘裝備本土化。2010年我國煤炭產量將達到18億噸左右,現有的神華、兗州、大同、晉城、淄博等礦到2010年共需要高產高效綜采1200kw以上的電牽引設備55套。若考慮到新建和改建煤礦等因素,則綜采電牽引設備需求將超過100臺(套)。目前,太原礦山機械集團公司已經研制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200kw大功率電牽引機,并正在開發1800kw的該種機型,這說明我國在礦山和隧道采掘裝備研制開發上有了新的起色。煤炭工業企業一直呼吁發展我國自己的高產高效煤炭技術裝備,這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采煤技術裝備本土化也是我國加入wto后的緊迫要求。
3)冶金裝備產業發展潛力不小。在冶金裝備開發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在今后5-8年內,鋼材產品主要應提高板、帶、管的產量和質量,對設備也有連續化、大型化和自動化的要求。重型裝備制造業為冶金產業2002年提供的裝備總產值占本行業產值的12%左右。而去年進口冶金設備8.69億美元,占冶金設備市場的42.69%,我國冶金設備市場有近一半為國外企業占據。因此,重點發展冶金裝備產業迫在眉睫。
4)大流通激活物料搬運裝備產業。只要存在著產品的生產、消費和流通,就離不開物料搬運機械。我國物料搬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發展空間很大。目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2250t/h卸船機、固定回轉臂架式起重機已創下了中國大型起重設備制造的新紀錄。今后物料搬運設備應重點發展港口碼頭大型集裝箱裝卸搬運成套設備,礦山、碼頭散料裝卸運輸系統成套設備,大型自動化立體倉儲搬運成套設備及城市大型自動化立體停車設備等。
5)三大行業需要大型鍛壓設備。目前,中國大型鍛壓裝備的研制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專家認為,在今后十年內,有三個重點產業需要大型鍛壓設備。一是將城市架空電網埋入地下和建筑廠房的裝修,需要大型擠壓和模鍛設備生產大型有色與塑料的管、板等產品;二是汽車的發展需要結構件沖壓生產線和精鍛、精整生產線;三是航空工業的發展需要大型的鍛造設備。
6)大型鑄鍛件年需求量將達10萬噸。我國大型鑄鍛件的生產能力為每年5萬噸左右,還需從國外進口發電機轉子。到2020年,我國每年需大型鑄鍛件約10萬噸以供應工業發展中的重要行業。其供應項目有:三峽需18套70萬千瓦的水輪機組和約10萬噸大型鑄鍛件;大型冷、熱軋機設備所需的大型軋鋼機牌坊和軋輥;化工工業發展需800-1200噸的加氫反應器;火電每年需5-8套30萬-60萬千瓦機的大型鑄鍛件;670萬千瓦的核電站每年也需大型鑄鍛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