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越南開始限制中國摩托車對越的整車進口,現在對整套配件也有限制。”越南胡志明市穗城會館常務理事林海泉稱。
盡管摩托車業在東盟多個國家已進入微利、激戰時期,但在中國—東盟企業家交流研討會上,不少生產摩托車配件的企業代表仍希望進入東盟市場,對于這些后來者又該如何開拓東盟市場呢?
摩托車惡性競爭抬頭
林海泉稱,早期進入越南的中國摩托車價格是本田價格的70%-80%,現在只是本田價格的40%-50%,惡性競爭早已抬頭。而《印尼國際日報》的采訪部李主任也表示,在印尼中國摩托車有30多個牌子,有名的僅有嘉陵、北京等少數幾個。中國摩托車樣式好、價廉,但質量不高,一般牌子的摩托車“3天就報銷”,即使是著名品牌也容易出毛病,而日本牌子使用也容易出毛病。現在,有經濟能力的印尼人甘愿多花3000多元人民幣買日本本田。
《印尼國際日報》的李主任稱,其實,印尼人民非常歡迎中國貨,即使現在對中國產品的印象不太好,但認為中國低價產品適合印尼人民經濟條件的輿論還是占上風。希望中國商人不要投機取巧,否則影響中國名譽。
本地化應對當地政府鼓勵自產
林海泉說,越南政府用減稅的手段鼓勵本地企業自產零部件,以低稅彌補企業自產的高成本。去年起越南開始限制中國摩托車的整車進口,現在對整套配件進口也有限制。林海泉建議,有意開拓越南市場的中國摩托車配件生產商,要么只向越南出口主要配件,要么帶技術和當地合作,利用當地的工廠和設備實現本地化生產。
另外,按照原產地原則,在東盟一國投資且當地含量達到40%,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享受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關稅優惠。
后來者不應懼怕惡性競爭
聯合國首席經濟學家賴尚龍指出,企業間可以協調區域市場,乃至產品價格,但政府應該做的主要是引進投資企業和維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惡性競爭不需要政府協調,讓企業在這競爭的必經過程中優勝劣汰。企業要實現國際化,就必須接受國際市場形勢復雜這一現實,后來者要進入任何一個新市場,風險都不小,關鍵是企業自身的實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