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藍星” 與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昊華”)的合并事宜正式得到確認。而新公司要在三五年內,將規模擴大10倍。
11月2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批準設立雙方合并、設立新公司的文件正式下發到昊華和藍星,并于當日在集團公司中層以上干部進行了傳達。27日上午,向二級公司的中層以上的干部進行傳達。
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新公司被命名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而不是以往的“中國聯合化工集團公司”。“這個名字的背后,是經過了很多的曲折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化工’與中化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有點重名的。中化進出口公司一直是想爭到這個名字的。所以,后來我們就作了一個讓步,叫‘聯合化工’。但11月初,國資委批給中化進出口的新名稱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所以我們公司就得到了‘中國化工集團’這個名字了”。“最終還是叫中國化工。”昊華的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因為這個名字比較大氣,也顯得特正宗——中國化工。”
同時,這次合并,除了藍星與昊華之外,又拉進來一個集團公司——華神集團。
新公司的辦公地點將會在昊華集團的現在辦公地點上——中國化工大廈。“就這個辦公地點的事,就來回商議了好多次。本來是定在藍星的大樓里。結果這回說是交通不方便。所以就否定了。”因為藍星大廈地處北京市的北三環,是自有的大樓。而昊華的辦公地點是地處北四環的中國化工大廈里面,其所用的4層樓,是租用的。
新公司將實行“總經理負責制”,這一職位將可能由藍星的總經理任建新擔任。昊華的總經理王印海,將有可能是新公司的黨委書記。但“目前人事任命還沒有,都是代理,正式任命要在一年之后。而現在由誰來代理,也都沒有說。現在是處于‘自薦’階段。這位人士說,“也就是說誰都可以報名。但任建新的可能性最大。”。
從現在開始,新公司將正式進入籌建階段,這個籌建的周期為一年。
“中國化工”將作為集團的母公司,主要承擔管理和投資職能。公司內部一共設有11個職能處室,但只有110多個人員編制。
中國化工新設有10個子公司。而藍星、昊華和華神三大集團都將被取消,近300家子、孫公司都將重新打散,按行業和產品分類,分類并入10大子公司中去。
同時,宣布的還有新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計劃用3-5年的時間,中國化工要發展到3000億元的規模,跨入世界500大行列。這個規模將向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兩大石油靠齊,甚至要超過現在的國內的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石油新貴——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而新公司的注冊資本57億元。現有資產總規模為300多億元。也就是說,中國化工將采取一種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在3到5年,規模膨脹10倍。
石油煉化產業排在了新公司未來的四大產業發展方向的首位。10個子公司的產業發展也將按照“四大產業群”方向來整合。
特別引起注意的是,在會上,藍星的高層還特地宣布了濟南長城煉油廠和濟南石化集團重組成功的喜訊——“因為這標志著公司正式進入上游的石油產業鏈中去了。所以,石油煉化是作為第一項,將會是新公司的最重要的產業,將會得到大力的扶持。而且將會是‘大規模地進去’。”這位人士介紹。
目前國內碩果仍存的39家地方煉化企業。他們是在1998年我國第三次石油市場體制改革,并經過1999年中央政府專項的清理整頓,多方博弈后剩下的。而這些石油煉化企業,因為原油等資源受人控制,大部分經營生產困難。所以預計“中國化工”在吸收這些煉化企業時,其所付出的成本將會很低,甚至是無償。如濟南長城煉油廠和濟南石化集團實際上就是無償贈送給藍星的(濟南市有關方面在其持有的這幾個化工企業中,各僅保留5%的股份,其余部分無償劃轉給藍星集團)。
而昊華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中昊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擁有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放的金融業務許可證號。央行給其劃定經營范圍除了企業財務公司對集團內部的一些業務往來之外,還包括:吸收成員單位3個月以上定期存款;發行財務公司債券;同業拆借;有價證券、金融機構股權及成員單位股權投資;對成員單位提供擔保;境外外匯借款等等。
在新公司的未來四大發展規劃中,除了“優先、大力發展煉油產業”外,其余的三項分別是“保持并穩定地發展化工傳統產業、重新部署6+18家的科研機構的分布、發展國防化工產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