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經過30年的努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研開發、工業生產和質量管理體系。醫療器械行業已成為我國高科技領域頗具發展前景的生力軍。目前,國內注冊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有5760多家,其中專營企業約3000家,達到一定規模的有460多家,職工總數14.6萬人,可生產47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12000余種規格的醫療器械產品。全國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逾200億元,約占世界總銷售額的2%。
“奶酪”誘人:大幅度的市場增容
世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進入20世紀90年代,全球經濟衰退,但醫療器械產品仍然看好。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整個經濟增長率基本上是零,而醫療器械工業卻增長6%至7%;西歐經濟增長也舉步維艱,而醫療器械工業增長率卻在3%以上;日本經濟增長率為3.5%左右,而醫療器械工業增長率達8%。與此同時,醫療器械市場也頗景氣:美國市場銷售增長率為5.1%,歐盟為6.1%,日本為8.3%。
據資料顯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年銷售額已達550億元,其中高技術醫療設備約100億元,且仍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度遞增。以心臟起搏器為例,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現在中國每百萬人年植入僅8臺,而美國每百萬人年植入300-400臺,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醫療器械與藥品是醫學服務的兩種工具,國際上兩者的銷售比例是1:1.9,但在我國這一比例還較小,發展余地很大。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生產基本可以滿足全國三級以下醫院對設備的需求。但在高技術產品方面,有專家估算國內企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在“九五”末期為15年。
若干瓶頸:制約發展有待突破
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沒有大規模的,一般30-50人的企業就稱得上中型企業,這樣的企業搞研發自然力不從心,產品的新技術也經常得不到保護。國外大的醫療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術先進、資金雄厚。如西門子醫療器械部擁有2.4萬名員工,在10個國家設有23家生產基地,生產7500多種器械,每年都投入2000名科技人員及大量資金研發新產品,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家上市公司實力總和也難以望其項背。
除了實力差距,我國還存在科研與生產脫節的弊病,由于醫療器械工業涉及生產技術、機電、物理、光學和計算機等許多學科的尖端技術,其發展有賴于機械、電子、化工等基礎工業以及生物材料、傳感器、計算機等新興工業的發展,哪一方面的薄弱都會造成產品的不完善。醫療器械是為醫療活動服務的,但在我國,醫療器械開發人員與臨床醫生的聯系不夠緊密,新產品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求。而發達國家醫療器械主要是在醫院里創新和改進的,大型醫院都有專門的工程師負責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研制對醫生實用的器械。例如美國圣猶達公司聘請大批臨床醫生為顧問,提出要求,提供信息,并在比利時、瑞典等國設置臨床研究中心,以解決實際需要,保證不斷創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