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沿海地區的福建省,除了服裝業、鞋類產品在國內赫赫有名外,原油加工能力也在全國名列前端,然而塑料工業基礎卻十分薄弱,改革開放前在全國一直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多年來,福建省一直尋求發展塑料工業的思路,最終確立了建設石化支柱產業的戰略,并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以“兩頭推進”的方式實施,即一頭從原油加工向下游推進,另一頭先進口原料進行產品加工向上游推進。
在這一戰略的推動下,海內外客商紛紛到福建投資,通過進口塑料原料的方式創辦起多家塑料加工企業。目前,該省已擁有多家較大規模的塑料加工企業,如廈門華亞集團公司、太平洋(福建)塑膠有限公司、福建亞通塑膠有限公司、福建振云塑膠有限公司、福建締邦集團公司、三明宏明塑料公司等,并已形成了以塑料管材、膜類和日用小商品出口為主的態勢,整體實力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全國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5位。據統計,目前,福建省規模以上的塑料制品生產企業共有312家,固定資產原值約達50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該省塑料制品產量居全國第7位,塑料管道產量居第4位。
1980年,福建省的主要塑料制品仍為發泡拖鞋和塑料杯,其加工方法采用手動式注塑機為主。20世紀80年代初,以母料法著色塑料和無機礦物填充增強改性塑料為代表的功能塑料母料的研制與應用,帶動了福建省功能塑料的發展。
福建石化支柱產業的龍頭項目是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美國??松梨诠竞蜕程匕⒚篮M夤救胶腺Y建設和經營,總占地面積437公頃,總投資266.92億元人民幣,投資比例為中方占50%,外方兩家各占25%。建設內容包括:煉油部分在現有400萬噸/年生產規模的基礎上,新增800萬噸/年生產能力,達到1200萬噸/年生產能力;乙烯部分建設80萬噸/年乙烯裂解、65萬噸/年聚乙烯、40萬噸/年聚丙烯等6套化工生產裝置,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項目預計2006年建成,2007年投產。
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為福建塑料加工業提供大量的原料。根據一體化項目的產品方案,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將可提供各種牌號聚乙烯65萬噸、聚丙烯40萬噸,聚氯乙烯30萬噸,加上福建煉化公司現有聚丙烯生產能力7萬噸/年,海洋聚苯乙烯樹脂有限公司10萬噸聚苯乙烯,福建湄洲灣氯堿有限公司2萬噸/年聚醚,正在建設的有香港東源(國際)貿易公司的10萬噸聚丙烯,預計每年將有165萬噸以上的合成樹脂供福建省塑料加工行業應用。
據福建省有關專家介紹,今后福建省塑料工業將充分利用這些合成樹脂,發展農用塑料制品、建筑用塑料制品、包裝用塑料制品、日用塑料制品、汽車用塑料制品、家電用塑料制品等幾大門類。農用塑料制品主要是發展農膜,并在功能性上有所突破,使棚膜集耐老化、防霧滴、高保溫、高光效能等多種功能,還要開發寬帶棚膜,如聚氯乙烯薄膜幅寬4米以上,聚乙烯薄膜幅寬8-12米甚至18米,同時努力開發具有降解功能和其他獨特功能的地膜品種,如有色地膜、除草地膜等。建筑用塑料制品的發展是標準化、系列化、高檔化,塑料管材管件的發展重點是在現有華亞(廈門)塑膠有限公司、福建亞通塑膠有限公司產品品種的基礎上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包裝用塑料制品,薄膜以多層復合、雙向拉伸為主,開發適應各種用途的包裝薄膜,特別是食品、藥品包裝新基材,以及提高保護功能、延長貨物壽命的高阻滲包裝材料、無菌包裝材料;編織制品開發耐高溫、抗靜電、耐老化的編織制品,以適應水泥、化肥、有色金屬等行業對包裝物的需求;中空容器主要是根據福建省為全國主要水稻、茶葉、蔬菜之鄉,重點發展水果箱、蔬菜箱、食品箱、啤酒箱和飲料箱,使產品規格系列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日用塑料制品努力增加花色品種,開拓更多的功能性并盡可能做到物美價廉。汽車用塑料制品、家電用塑料制品等主要是根據用戶需求,開發有市場前景的產品。
依托正在建設的福建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今后,福建塑料加工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