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馬曉東是河北光德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從事制訂生產工藝規范以及新產品技術開發等工作,致力于精密鑄造工藝研究,他和技術研發團隊持續不斷地沿著精益求精這條路搞研發促創新,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說:“成功固然欣喜,但失敗中總結的經驗更為可貴,我也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歷來促進他人更好地成長。”
精雕細琢,做出0余款精密鑄造工藝品設計
2011年,馬曉東從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校畢業,來到河北光德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技術員。在師父的帶領下,馬曉東開始了學習之路。隨著工作任務的增多,他發現企業的自動化生產還不是很完善。“很多精密的零件全靠工人們手動加工,出錯率高,生產率低。訂貨量大時很難及時完成任務。”馬曉東說。“光德精密機械”主要采用硅溶膠失蠟鑄造工藝,利用先進的檢測設備,生產出汽車零部件,儀器儀表部件、泵閥部件類產品以及船舶、軍工、食品行業零部件等。部件要求精度比較高,如此精密的儀器若出錯率高,不僅成本造成很大浪費,也更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如果有一套工藝流程圖,讓工人們按照標準去操作,這樣不就減少失誤、提高效率了嗎?”想到這,馬曉東和其他人立馬在車間里實驗起來,每樣產品生產的時間、質量參數,他和同事都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數據收集,并多次進行測試驗證。每一組數據,每一步操作,馬曉東都要參與,確保記錄最準確的參數。
經過多次修訂,馬曉東和他的研發團隊編制出了0余份不同工序的產品工藝卡,有效指導了工藝流程,促進了生產質量提高,減少了工藝成本消耗,并且每樣產品都保留了詳細的資料。如今,光德公司已擁有0余款精密鑄造工藝品,都是經過馬曉東和他的團隊設計的。敬業堅持,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2015年,工作了4個年頭的馬曉東迎來了工作生涯中的重大挑戰——設計生產一種用于石油開采的高速旋轉葉片,葉片要求壁厚控制在0.2毫米以內,當時光德熔煉工藝還達不到這種水平。定制葉片的公司是光德的大客戶,若不及時完成這項任務的話,公司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
馬曉東立刻進行摸索嘗試。這個產品需要制作模具,在多次的實驗當中,總是出現邊緣不平整,或者邊緣斷裂的情況。他又查找各種書籍,收集各種設備相關資料和數據,核對產品需求,與同事、鑄造協會負責人協同合作,不斷調試修改設備的澆鑄溫度、高度,系統的參數,以此尋找最優最快的解決方法。
經過多次的調整實驗,采用獨立冒口、內澆道旋轉系統技術,終于打造出精細完美的產品。
有了這一次的成果之后,馬曉東在遇到各種問題時都會埋頭研究,很多產品都是在這種堅持下生產出來的。目前,他們有很多的產品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鉆研挑戰,為公司創造更可觀的收益
馬曉東入職8年,大大小小的新產品開發了上千種。在2017年,他和他的團隊設計的一種方便位置調節的自動化模具獲得專利。說起設計這項模具的初衷,馬曉東說:“當時我在車間看到工人們在進行蠟件鑄造,但制作出的成品達不到要求,我就想著設計射蠟模具,以此實現蠟件鑄造的自動化。”為了將這一想法變為現實,他翻看了大量蠟件模具鑄造的資料,在車間進行無數次打磨制作實驗。在模具的設計階段,他反復與身邊的同事一起討論模具分型、模具尺寸、冷卻系統以及氣壓氣缸系統的設計。經過一年的摸索和多次試驗,這個模具選擇了上下分型結構,這樣既簡單又方便操作;冷卻系統保證了產品在模具內,既能及時冷卻,又不影響上下開模;氣缸的設計保證了工人操作時既安全又方便,工人只需開關氣缸就可以實現產品自動化生產。2017年12月,這一模具生產出來并申請了專利,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為光德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如今,馬曉東已是車間主任。他在技術上毫不保留,經常系統地給操作員上課,把自己多年來的經驗一一傳授。馬曉東說:“成功固然欣喜,但失敗中總結的經驗更為可貴,我也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歷來促進他人更好地成長。”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