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家發改委獲知:已經意識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弊病,正在著手進行定價修改之前的調研
燃料油、汽油、柴油等成品油近來成為最緊俏的產品,而中國今年石油進口將達1億噸,石油儲備亦進入實質階段。業內人士認為,“油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的缺陷——只注重能源資源的壟斷而忽視了對石油價格的控制。因此,應盡快根據大量需求石油并影響國際油價的特點,建立自己的油價決定機制。
因何受制于國外
起自“長三角”的柴油“油荒”已經蔓延到其他省份,此前東南沿海電力燃料油已經告急,很多企業改用煤炭。對此,市場上一種解釋是“中國正在進行能源儲備”;加之sars過后中國經濟迅速恢復,造成能源需求的報復性反彈。
但近期又有不同看法。專門從事石油市場信息調研的咨詢公司北京金凱訊總經理涂斌興告訴《財經時報》,成品油短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各大煉廠利潤下降,紛紛減產,致使成品油供給量減少。
他分析,中國成品油的來源,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原油并在國內煉廠加工。進口原油的價格一般依據歐洲市場價格;伊拉克戰爭后,國際原油價格并沒有回落,造成中國各大煉油廠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利潤空間急劇縮小,很多在完成今年生產任務后開始檢修設備,等于停產了。這就造成近期國內成品油市場供給大量減少。
同時,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是采取對國外市場成品油價格加權平均的方法制定的,即在加權平均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8%后,中國才對國內成品油市場進行相應的幅度調整,結果國內成品油價格明顯滯后于國際市場價格。一些煉油廠開始大量將柴油等成品油出口國外,獲取利潤。
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采取緊急措施,增加國內成品油和燃料油供應,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也增加了進口,但國內成品油價格體系造成的原油短缺,近期是不可能根本改變的。
中國石油一下屬公司業務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正加緊在廣州和舟山等地進口燃料油,國內其他能源大戶也在調配庫存”;由于石油產品的特殊性,目前的“油荒”估計要持續到2004年一季度后。
記者近日從國家發改委得到的消息是:“已經意識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弊病”,正在著手進行定價修改之前的市場調研。
能源戰略的完整定義
北京金凱訊涂總經理認為,目前的成品油價格政策的參照物中,沒有一個對能源市場需求的參數在內,因此只反映了外國成品油的供求狀況。這不僅造成中國能源的暫時短缺,而且還會威脅能源戰略安全。
在此前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能源問題研討會上,一些專家指出,中國的能源戰略過于強調對石油資源的控制,忽視了對石油價格的影響;中國能源戰略的完整定義,應該是“在合理價格水平上保持穩定的能源供應”。
涂斌興認為,成品油定價中反映的問題,正是中國能源戰略缺陷的縮影。現在不僅中國進口的石油按照當時的國際價格簽訂,國產石油也按照國際價格出售,這使中國無法控制自己的能源成本。國際上大石油商可以通過操縱國際價格控制中國的生產成本乃至經濟命脈,只是由于過去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高,弊病還沒有顯現出來。
中國經濟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商務部一位副部長預測,中國今年將進口石油1億噸,比去年增加2000萬噸。這使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美國正通過各種方法控制世界各地的石油資源,但他們并不需要考慮油價問題,因為國際石油價格完全被美國所操縱。
在紐約、倫敦、新加坡全球三大石油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價格是其他兩個市場的風向標,opec的油價實際上也與wti同向浮動。因此,美國政府完全可以通過發布消息控制wti價格,從而使得國際能源價格按照美國希望的方向浮動。
例如,中國的燃料油需求占新加坡市場的1/3以上。中國2003年度燃料油配額已經用完,因此近期新加坡市場燃料油交易量幾乎為零。盡管如此,中國依然無法控制該市場價格,因為新加坡的價格參數,是以從新加坡石油市場倉庫中提取的燃料油價格作為基準,而中國的企業在新加坡并沒有倉庫,即使交易了10萬噸,也不會對當地的油價造成影響。而當地的油商只要進行一兩萬噸的操作,就可以把價格控制到自己需要的價位。
急需獨立的價格體系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業內人士呼吁,中國在加強和主要石油產地合作的同時,必須加強力量制定自己的石油價格體系,或者最低限度影響到亞洲原油市場價格的走勢。否則,即使中國控制了大量石油資源,由于價格被其他國家控制,中國的石油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
中國目前的石油采購一般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家公司控制。由于采購比較集中,國際市場完全可以通過信息搜集,判斷中國何時將進口原油,從而借機抬高石油價格。同時,中國宣布將建立自己的能源儲備之后,更使國際油商認為中國將在今后進行大規模的集中石油采購。
按照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中國2004年的石油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每天的石油進口為570萬桶,而國際石油每天的需求量為7970萬桶。
一些中國石油專家指出,日本并不生產任何能源,但日本現在利用能源消費大國的優勢,控制了亞洲很多能源的交易價格。這種做法值得中國研究借鑒。
此前《華爾街日報》曾撰文指出,中國對于能源的大量需求將改變世界“能源地圖”,但因為中國不能控制石油價格,只能成為這種改變的最終買單者。
一位中國的美國問題專家指出,美國現政府班底很多人士都是石油商,布什本人也是一個石油富豪,因此,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能給這個利益團體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這也是伊拉克戰爭結束后國際石油價格一直持續高位盤整的原因。目前wti的原油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桶32美元的價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