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幾年來我國牧草機械產業發展迅速,但我國牧草機械化水平與國外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其中除了我國整體國民經濟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一主要因素外,還有以下主要原因:
我國牧草機械產業化起步晚。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對草地畜牧業投入嚴重不足,相對支持力度減緩甚至下降,使得許多牧草機械制造企業紛紛轉產或停產,再加上我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原有存在著技術差距和制造手段、工藝等方面的差距,使得我國與國外同類產品的制造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拉大距離。如現有牧草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的產品質量低,使用故障多、可靠性差。往復式割草機工作半天即需刃磨,使用可靠性不到80%;國外摟草機彈齒工作400公頃,斷齒率為4%~5%,而我國的產品在同樣的作業量其斷齒率為20%~30%;在相同作業情況下,我國的牧草撿拾壓垛完成的工作量比國外同類機型相差一半。
牧草機械產品品種不全,成套性差。美國約翰·迪爾公司牧草機械有13個品種49個機型;紐荷蘭公司現生產12個品種25個機型,僅牧草撿拾裝載車多達21個機型,可供各種經營規模的用戶選擇。我國牧草收獲機械,在引進、消化的基礎上也初步形成了散草、方捆、圓捆、壓垛、二次加壓打包作業工藝系統,但每種作業機械多數為單一機型,各作業工序間機具與動力配套性差,用戶不能根據自己的經營規模選擇合適的機具,機具使用效益不高。
牧草機械產品技術水平低。牧草機械產品技術水平高低,是衡量該行業整體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一段時間內,由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使得技術創新的原動力,研發能力、技術模仿步伐放緩甚至停頓。我國已定型的牧草機械大部分屬國外20世紀80年代或以前的技術水平,20多年來基本沒有什么大的改進與創新。
推廣普及工作不到位,缺乏應有的售后服務體系。在實行草畜雙承包到戶生產責任制以后,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經營者對畜牧機械的需求相對較弱,原有的技術推廣體系在許多地方不復存在;同時,許多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沒有暢通的輸出渠道;銷售出去的產品,售后服務跟不上,也沒有及時的用戶信息反饋,造成供給與需求相互脫節。
總之,造成畜牧機械產品技術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資金投入和人才短缺是造成研發能力和生產制造工藝水平低的關鍵所在。因此應在政策、稅收、信貸等方面向草業畜牧機械裝備行業傾斜;將發展畜牧機械裝備納入國家農業整體發展戰略和全國生態建設總體規劃;還應繼續加大對畜牧機械的科研開發及產業化的投入,保持我國的畜牧業機械裝備水平快速穩步提高,加快產業化進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