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東光縣宏海紙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雙機頭下拆式全自動釘箱機,成為當地紙箱設備行業的“明星產品”。一分鐘能訂制160個紙箱的本領,讓這一產品的效率比國內同類產品提高近一倍,并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盲目跟風生產普通的半自動釘箱機,到自主研制智能自動化的全自動釘箱機,我們用了整整十年時間。”公司負責人畢守海告訴記者,以前都是看別人生產什么,自己公司跟著模仿什么,一直跟跑。之所以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得益于公司將創新理念融入發展全局,每年拿出利潤的五分之一用作科研投入。
宏海公司的華麗轉身,是整個東光縣包裝機械產業在創新中實現“二次騰飛”的一個縮影。歷經40余年發展,紙箱包裝機械產業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靚麗名片。但作為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最為突出的是附加值低、模仿現象嚴重,由此導致的是企業間的無序競爭和核心競爭力的缺乏。”在東光經濟開發區副主任祃高源看來,只有直面問題才能補齊短板。于是,東光紙箱包裝機械產業圍繞創新大做文章,將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有競爭力的包裝機械企業作為“龍頭”,從土地、資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導企業到經開區“抱團兒”發展。同時,還專門建起“智能制造創新大廈”,吸引處于初創期但發展前景較好的新型包裝機械企業進行“孵化”。
在行業摸爬滾打十余年的滄州銘洋自動化有限公司,通過東光經濟開發區“搭臺”,與天津大學建起智能裝備研發中心,從事數字印刷技術的研發,這讓企業發展迎來“第二春”。通過幾年的科研攻關,今年他們正式推出數字印刷及成型智能裝備,一舉打破美國、日本等公司的壟斷。這并非個例,為激活企業創新活力,東光縣開展“百校進百企”活動,幫助企業與高等院校精準對接,借助“外腦”提升產業科技含量,目前幾十家企業分別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一系列合作成果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新動能。
著眼未來發展,祃高源介紹說,東光縣正跳出就產業抓產業的思維定式,積極制定全新產業提升規劃。根據藍圖,包裝機械產業園區將按照“產城融合”的理念,打造成享譽京津的“產業新城”,到2020年,產業集群實現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孫健 柴慶章)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