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年的談判終于有了結果。
上周六,東風柳汽黨委書記陳?;跂|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新產品展示會上透露:雷諾參股柳汽的“大局”已定,雷諾的參股形式主要是技術、品牌、產品以及部分資金。
東風柳汽副總經理覃柳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主導與雷諾開展合作業務的中方主體已由以前的東風汽車過渡為現在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將就具體的股權安排繼續談判,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將保持在東風柳汽中的絕對控股權”。
雷諾與東風合作的切入點“鎖定”東風柳汽之后,東風、日產和雷諾搭建的“金三角”計劃也因此而完美現身。
雷諾中國
雷諾進入中國已有9年,但這9年卻成為了雷諾心中一道無法抹去的傷痕。1994年,匆匆進入中國的雷諾與三江航天集團共同出資9800萬美元在湖北孝感匆匆上馬了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個項目——三江雷諾汽車公司,按照最初的設計,三江雷諾的產能是年產“塔菲克”客車4萬輛。
但在隨后的8年時間內,“塔菲克”客車總共只銷售了4000多輛。年均不到500輛!這顯然不是雷諾想看到的結果。雷諾此時在世界上已成為繼1983年收購道奇歐洲部以及1990年收購美國著名卡車品牌mack馬克后成長起來的法國著名汽車制造國際集團。
厄運并沒有停止
2000年8月,三江航天集團黯然退出,三江雷諾一度處于半真空狀態,2001年5月9日,當時剛從遼寧調入,時任湖北省省長的張國光會見華晨集團總裁仰融時,仰表示要全力參與三江雷諾的資產重組,并將選準車型擴大投資,早日將其建成一個大規模的家用轎車生產基地。
但隨著華晨的一系列變故發生后,仰融重組三江雷諾的計劃也變得虛無飄渺。更重要的是,三江雷諾的失利更擋住了法國雷諾尋求新合作者的道路,國家有關部門對雷諾汽車的合作項目亮起了紅燈。
其間,雷諾還曾計劃在北京合作生產雷諾“風景”,但沒想到北汽最終卻選擇了韓國現代生產索納塔轎車。
在經過一系列的變故后,雷諾終于發現,要想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就必須找上一家像一汽、東風、上汽這樣有實力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
這時,正好其控股的日產汽車公司正在與東風汽車公司進行全面合作的談判。
日產與東風的碰撞使雷諾眼前一亮,機會來了!
“金三角”計劃
在中國,一汽、上汽和東風一直在構筑著一種“三足鼎立”的姿態,與一汽、上汽相比,雖然東風與法國psa集團、日本本田、韓國現代起亞等多家跨國集團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但這種分散突圍、廣泛合資的做法,并沒有給東風帶來質的飛躍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做強做大依然是東風苦苦追尋著的一個夢想。
隨后,東風在中國掀起了迄今為止汽車界最大的一場跨國重組戲——東風與日產的全面合作協議。
2002年9月19日,東風汽車公司與日本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簽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的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組建一家名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新公司,各持50%股份,其中,日產將向新公司直接投資人民幣85.5億元。此外,日產還將在2006年以前,在產品開發上投資人民幣53.3億元的資本支出。
生產包括日產全系列乘用車和東風的重、中、輕型卡車及客車,通過合資,新“東風汽車”成為了國內首家擁有全系列卡車、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產品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
但誰也沒想到,東風與日產的一系列大動作背后,一直閃現著法國雷諾的影子。法國雷諾公司持有日產44.4%的股權,是日產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和全球合作伙伴。在東風與日產的合作進程中,雷諾一直在扮演著一個“紅娘”的角色,在當年日產派出的談判代表團中,有雷諾的高層人士就是最好例證。
雖然此次合作內容并未涉及雷諾,但東風集團董事長苗圩在簽署協議時就對外暗示,由于雷諾是日產最大的股東,因此此次合作將最大程度地利用三方各自的優勢,比如東風的品牌、網絡優勢,日產的技術、管理優勢和雷諾在商用車方面的優勢。
新東風將在很大程度上令中日法三方優勢得到強化和張揚。
看來,雙方都早有預謀。
日產能出彩的是轎車,而在商用車領域,最耀眼的仍是雷諾卡車。與日產合資生產轎車,與雷諾生產卡車和客車,這似乎正是東風一個完美的“金三角”計劃。
曲線入主東風
2003年11月24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克己發布了新公司2004年至2007年為期4年的事業計劃。
根據該計劃,到2007年,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銷售臺數和銷售額將翻一番,營業利潤達到兩位數。在商用車方面,產銷量達到32萬輛,乘用車產銷量達到30萬輛,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為自己定出的目標是:在商用車方面進入全球前三位,在乘用車方面占領中國市場10%的份額。
商用車進入全球前三位?東風在短時間內僅靠自己的力量顯然還不夠。這正是東風也需要雷諾加盟的動機。事實上,東風、雷諾早已行動。
2002年3月,雷諾卡車公司與東風公司草簽了一個至今未曾公開的合作框架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從技術合作起步,雙方進行全方位的重型車業務合作。
2002年10月,也就是在日產和東風合資協議簽署后的1個多月,東風汽車公司與雷諾商用車公司dci11發動機技術許可合同也悄悄地在東風駐京辦進行了簽署。協議規定:東風公司技術引進雷諾排量為11.1升、排放達歐ⅲ以上水平的dci11發動機,并確定在東風發動機廠生產。當時,由于雙方簽署了保密協議,直到2003年9月22日,該發動機項目才正式公布于眾。
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雷諾要想在整車方面進入東風,就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這時,東風柳汽就從幕后走到了臺前。
東風柳汽作為東風的控股子公司,擁有“乘龍”中輕型卡車和″霸龍″重型卡車兩大品牌,在東風旗下的多個商用車生產企業中,東風柳汽一度被業界認為是除十堰之外最為成功的商用車生產企業。
東風柳汽此前向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截止到2003年11月底,該公司共銷售汽車25760輛,同比增長26%;完成工業總產值31.1億元,同比增長15%;利潤總額1.23億元,同比增長2.26%。
東風柳汽近年來的快速增長和其在東風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份量,讓想急切入主東風的雷諾有些沉不住氣了!
2003年的一年之內,雷諾商用車公司高層就三度造訪東風柳汽,時間之密集、人員級別之高,前所未有。
2003年6月底,雷諾商用車公司高層對東風柳汽進行考察;7月中旬,雷諾商用車公司總裁切米尼斯基、副總裁levacher親臨東風柳汽;9月中旬,雷諾商用車公司執行副總裁格納特出現在柳州。
一切都水到渠成。
正如東風柳汽副總經理覃柳明對記者所言:“雷諾將該公司作為合資的切入點,建立與東風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不管對東風集團、雷諾公司還是對東風柳汽公司來說,都是一次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