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萬美元機電產品存在問題去年1至11月,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檢驗進口機電產品1500余批,貨值 36000萬美元,貨值占進口商品檢驗的78%,機電產品已經成為江西進口商品的主要部分。檢驗中發現,江西進口的機電產品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其中存在質量問題的商品310萬美元,雖然只占進口總量約1%,但由于這些機電產品大都為省內重點企業或重點建設項目的急需配套設備,進口機電產品的質量問題給該省相關企業的工程進度、產品質量,甚至整體經濟發展都產生了重大不良影響。專家提醒采購商切莫輕信供應商。
有關專家分析,導致江西進口機電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供應商的信用存在問題。供應商的責任心不強或有意所為,致使貨物少發、漏發的事情時有發生。如江西某飛機制造企業進口124箱機電產品,缺少了40箱;一大型制藥企業從日本進口藥品過濾干燥系統,供應商故意用國產設備冒充原裝進口設備。
二是有些企業在采購進口機電商品時,沒有認真了解國際市場行情、質量指標等因素,而是一味地考慮價格。如部分醫院在采購大量價格低廉的進口醫療設備后,到貨驗收時才發現貨物是進口組裝產品或外商在中國境內開辦合資公司生產的,其操作性能、功能用途、使用壽命與原裝進口產品相比差距較大,達不到需要的精度。
三是有些企業在簽訂國際買賣合同時,條款不科學詳細,尤其是質量條款和包裝沒有作出明確的要求。如一家公司在簽訂合同時,由于對包裝沒有作出嚴格的規定,導致設備到廠后上下扳機和開關盒損壞嚴重,合同附件簡單導致多個關鍵部件沒有及時到貨。又如一家單位簽訂的進口合同質量條款不明確,導致從美國進口的運動系統安裝后,部分配件 不能正常使用。政府建言企業訂貨時應三思而后行
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積極為這些受損企業索賠的同時,建議相關企業從以下5個關鍵點著手,以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
首先,企業簽訂進口合同前應對國際市場行情、質量情況和廠家信譽進行咨詢和認真調查,權衡產品質量和價格后再選定某國某品牌,不要一味地追求價格低廉。
第二,企業簽訂進口合同時在質量條款中應明確進口設備的具體品質條款,同時還應明確品質索賠規定,以便到貨驗收時發現質量問題能順利索賠。
第三,產品到貨后應及時通知并積極配合檢驗檢疫部門做好貨物的逐批檢驗工作,對確有問題的進口產品,企業應根據檢驗證書向外商提出索賠。
第四,及時反饋信息,爭取檢驗檢疫部門的支持。進口產品的企業只有憑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檢驗證書向海關報告,才能得到海關有關稅收、退貨等方面的支持。
第五,進口單位要密切關注和收集信息,并盡量了解外商的發貨情況,對有質量問題的進口產品,應及時通報供應商,需要延長索賠期的要與供應商友好商定,爭取盡快解決相關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