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19日至22日,“伊拉克重建”展覽會在科威特國際展館舉行,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的1450多家企業代表參展,其中20多個國家派官方代表團參加。此次展會正值中國春節,但還是有13家國內企業參展,產品包括電機、水泵、軸承、滑輪、開關等。展會期間,不少參展者對中國產品感興趣,要求獨家代理,并且簽署了一部分代理協議。
此次在科威特舉辦的“伊拉克重建展”之所以有如此眾多國家的代表參加,主要是因為伊拉克重建蘊藏著巨大商機。根據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的估算,在未來10年中,伊拉克重建的費用至少為1000億美元,重建領域涵蓋石油、電力、水處理、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等許多方面。目前,伊拉克百廢待新,幾乎所有的設備、材料、技術、商品,都要依賴進口,為國際投資者和生產者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目前,制約伊拉克重建的除了安全因素之外,主要是資金不足。據測算,2004年伊拉克的石油產量為每天260萬桶,到2005年增加到日產量320萬桶。同時,伊拉克2004年的財政收入僅為134億美元,2005年可能增加到192億美元,缺口巨大,但其目前的失業率高達70%,要依靠銷售石油的收入滿足就業和重建需求,簡直是天方夜談。所以,伊拉克以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作保證,千方百計吸引外國投資和援助,盡快恢復生產,增加就業,擴大石油生產和加工能力,通過出口換取外匯,成為必由之路。
此外,國外捐助資金也是伊拉克重建的重要資金來源,雖然很多國家表態要為伊拉克重建解囊,但都尚未到位。目前可用于重建的資金來自美國政府,共186億美元,而且重建項目大多已落實,但大多落入美國公司的腰包,60家美國公司獲得80個項目,近120億美元。伊拉克的103家公司雖然獲得了118個項目,但都是分包項目。此外,英國7家公司得到了7個項目,但金額尚未作后確定;科威特11家公司得到了13個分包項目,項目額3400萬美元;澳大利亞獲得3個總包、2個分包項目,合同額2.22億美元;沙特10個項目,超過4300萬美元;德國3個項目,9500萬美元;阿曼、新加坡、阿聯酋、約旦、埃及、波蘭、印度都分別獲得了重建項目。
在此期間,除了“伊拉克重建”展之外,科威特工商會和伊拉克商界代表還舉辦了大型的“如何參與伊拉克重建”討論會,科威特工商大臣、工商會主席、計劃部次官,伊拉克商會代表、商界代表分別講話,介紹情況,鼓勵和號召各國投資者充分利用這一重大商機,積極參與伊拉克重建工作。很多國家的商界和使館官員到會,就如何參與重建及其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據介紹,目前伊拉克零售業紅火,伊拉克第納爾穩中有升。盡管仍然有危險存在,但同時充滿商機,很多行業,如賓館業、與民眾生活有關的產品加工企業潛力巨大,目前投資會獲得豐厚的匯報。同時,伊拉克到4月份以前,仍然實行零關稅,就是在4月份以后,關稅總水平也將維持在5%,所得稅不超過15%。
“伊拉克重建展”的組織者雖然對展覽成果沒有進行統計,但各方面反映良好。一是各國工商界對展會重視,參展參會踴躍,特別是在伊拉克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仍然有大批伊拉克商人到會。二是東道主科威特、沙特政府企業精心組織、策劃,參會企業達到了互通信息、增進了解的目的。中國企業在展會上雖然成交有限,但通過參展,增強了對伊拉克、科威特市場的了解,結識了大批客戶,對今后的業務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國企業更多地走出來,參加類似的各種展覽,有利于不斷地拓展伊拉克及海灣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