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機行業在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持續增長以后,近年來一直在波動中下滑。市場蕭條,效益下降,加上國外農機企業進軍中國的挑戰,有些業內人士對中國農機行業發展前景信心不足。但是,我認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正面臨著機遇,我們應當采取積極的戰略和有效的對策,緊緊抓住不放,不可誤失良機。
農機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機耕、機播、機收、機脫、機植(植保)、機灌等等,農業機械被大量使用,農機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由此,北方農忙季節縮短10天,南方縮短一周。全國農機化在增產中的貢獻份額為13%,排在良種、化肥、水利之后,列第四位。農業的發展既需要先進的農業機械裝備,也需要運用先進的農業機械技術。因此,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前景是極其樂觀的。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取決于農業現代化的進展、農村經濟的繁榮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業機械的發展機遇就在于順應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工業化要求,就在于順應農機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引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滿足農業對農機裝備的需要,滿足農民對農機產品的需要。
從農業發展看,我們正在實施一系列行動計劃,為了應對入世,我們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等等,所有這些,都必然帶動農業機械的發展。
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生產手段要實現工廠化、信息化、自動化,農產品要實現標準化、無公害化,農民要實現職業化。農業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農業科技的現代化。我們現在進行著白色農業、綠色農業、精準農業的科技革命。今后,還必須在高新技術基礎上創立更加先進的新型農業,如“電腦農業”,收割機可以裝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記錄各種數據等等。在這一個過程中,農業機械化將始終會伴隨著農業科技進步而不斷創新,不斷發展;農業機械化裝備,生產機械技術水平都將大大提高。這一步我們還沒有完全邁開,而且這一條路還很長。從這一點出發,可以斷定農業機械化也是一定能夠大發展的。
從農村發展來看,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的轉移,農村二、三產業將大規模發展,尤其是農產品加工業蓬勃興起,對機械化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我國現有的農產品加工業能力還很弱,不僅規模小,檔次低,技術差,設備落后,而且只是一些粗加工,附加值很校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值與農業產值之比為3:1,我國則為0.85:1。發達國家深加工用糧占總產量的70%以上,我國用糧只占總產量的8%。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程度為80%以上,我國只有45%。這表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空間很大,而農產品加工業離不開機械。
從農機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來看,要研究開發適應中國國情的農機產品,還必須引進國外先進的農機技術,研制世界先進水平的信息化、自動化農機產品。日本的久保田農機企業研究人員多達1500人,洋馬集團科研人員更多。我國農機科研力量顯然不足,而實際上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比如農用車,無污染的、節能性的、多用型的、專用型的都有市場需求,關鍵要看研制開發得如何。過去我們研發重點始終放在糧食作物生產的機械方面,加入世貿以后,國際農機市場的沖擊不可避免。據了解,國外一些大公司正瞄準中國農機市場,通過收購、合資大舉進入。我相信,只要經過努力,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我國的農機產品不僅能夠大大開拓國內市場,而且可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在與國外農機產品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