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財經消息 北京時間4月5日,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與johnan株式會社、skyseeker株式會社、tiwaki株式會社在日本東京簽署四方合作協議。由此,中國工業級水下機器人首次進軍日本市場。根據協議要求,首批約50臺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將于近期用于海洋漁業作業當中。
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屬于小型工業級rov纜控水下無人機,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一個人就能輕松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過線纜連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電腦進行操控,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使用需求。白鯊mini的下潛深度可達100米,覆蓋大部分河道、水庫、湖泊的觀測需求。除了海洋漁業,也可應用于水下環境檢測、管道檢查、水庫勘查、打撈救助、水下拍攝、水下娛樂等。
深之藍是一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自主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科技型企業,成立于2013年。
2018年7月11日,深之藍宣布完成了由源星資本領投,朗瑪峰創投跟投的b輪融資。今年初,深之藍完成由山水創投、廣東旅控集團、高林資本及智壸投資等機構聯合投資的pre-b輪融資,兩輪融資總額累計2.5億元。
漁業觀測領域性價比優異
目前水下機器人仍然是一個新興產業,我國對于水下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起步較晚,相比于歐美國家和日本,一直處于落后水平。而水下機器人產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維修保障成本較高,大規模量產困難,普及應用成本昂貴。
深之藍深耕水下智能領域,瞄準痛點,重點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在核心部件和水下技術上已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深之藍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魏建倉說:“我們的自主研發生產的水下推進器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是靠著一次次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我們的產品不斷完善,更適應客戶的需求,也讓中國的水下機器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與此次簽約的johnan株式會社負責人中原林人,對于深之藍進軍日本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占有率。在漁業觀測應用領域,白鯊mini有優異的性能和很好的性價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這也正是我們選擇與深之藍合作的重要原因。”
日本漁民協會代表森山恭雄在參加2018年深之藍與skyseeker于沖繩舉辦的水下機器人觀摩與操作體驗后,對白鯊mini印象深刻,他說:“原來我們要了解海里的魚類信息需要用潛水員或者水下攝像頭去實現,可觀察時間和工作效率都十分有限,而現在這個小小的水下機器人就能幫我們輕松完成這些工作。”
產品曾多次參與重點工程和水下救援
作為國內首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智能裝備研發、生產、銷售的民營企業,深之藍已建立起完善的研發體系、生產標準、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已累計申請專利190余項。其工業級產品廣泛應用于科研科考、救助打撈、水利水電、海洋漁業等領域,在港珠澳大橋工程、澳門海關、長江航道局、葛洲壩水電站、中廣核等多個行業代表性單位進行應用,并獲得廣泛好評;其消費級系列——sublue智能水下運動和娛樂裝備白鯊mix水下助推器、swii智能動力浮板等,為大眾在游泳、潛水、親子、度假等場景中帶來更多快樂、健康和時尚。
除了白鯊mini,深之藍公司還有豚系列工業級水下機器人,它擁有更強大的動力性能及附件搭載能力。在潘家口潛水員遇難事件、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等一系列水下救援活動中,深之藍水下無人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曾引起廣泛關注,事件發生后,深之藍河豚系列水下機器人立即參與到救援中。這次搜救水下環境復雜,水深達到70多米,水流速度快,水下能見度大約只有一兩米,人工打撈幾乎不可能。這些客觀環境也給搜救帶來極大困難,機器要頂流下潛,水下暗流特別大,一般水下機器人很難應對。經過搜尋,深之藍河豚系列成功發現墜江車輛,并且進入大巴內,拍到了清晰的水下畫面。
新聞舉報
分享至
相關推薦
換一換
24小時熱文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