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汽車價格注定要降字當頭的。從1月1日開始,就已經有千里馬、長安羚羊、賽歐、寶來等數款車型舉起了降價大旗,動手之早、范圍之廣是歷年所沒有的。
在這些降價信息中,真正令我感興趣的卻是“南京菲亞特一半以上的配件價格大幅下降”和“比亞迪汽車上千個品種零部件平均下降25%”。
汽車是個消耗品,其使用和維護費用未必比車價本身少。這個道理雖然人人皆知,但是,在買車時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記得兩年前,曾有消費者反映,他的歐寶車的維護使用費用都夠買輛賽歐了;去年,一批烏諾的車主也講述了“買得起車修不起”的故事;而最近,又從保險公司傳出由于配件等原因,不再對廣州標致等老車型投保的消息。
目前,絕大部分汽車廠家都采用了“四位一體”(即4s)的營銷服務網絡,把銷售、服務、配件供應等結合起來。這樣做的好處是規范了售后服務,但是,壞處也就是廠家把配件供應、維修服務等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消費者只能聽從廠家的安排,任憑廠家的價格擺布。
其實,隨著國產化率和產量的提高,以及零部件進口關稅的一再下調,整車廠家完全可以要求零部件供應商降低價格。這樣,汽車廠家和經銷商就會做到“整車降價,零部件賺錢”,堤內損失堤外補。據說,一家著名汽車品牌的代理商在2003年銷售部分是虧損的,但是在維修和配件供應上則賺取了高額利潤。
可是,遺憾的是,我們卻很少看見哪個企業主動大幅降低配件價格,讓利于消費者。甚至,去年還出現過威馳降價5000元,零部件價格卻平均上漲30%至40%的“奇聞”。
整車降價是為了促銷,零部件降價則是對消費者的回饋,是一個汽車企業對用戶的態度問題。希望每個汽車企業都能有這種積極的態度,讓2004年成為“整車降價年”的同時,也是個汽車維修服務成本及配件價格的跳水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