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2003年出口7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1%;貿易順差達248億美元,增長89%,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巴西第二大出口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巴西開始實行對外開放,大量引進外資,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在市場開放后的激烈競爭中,巴西工業經過近10年的結構重組和技術改造再顯活力,涌現出一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和行業。與此同時,巴西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跨國公司也紛紛在巴西投資建廠,把巴西作為面向南美市場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巴西制造”的牌子已經遍及全球。
支線客機占據全球45%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崛起的高新技術企業,現已成為世界第四大民用飛機制造商、世界支線噴氣客機的最大生產商。其支線飛機銷往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摩洛哥、墨西哥、南非等20多個國家,占據了世界支線飛機45%的市場份額。
該公司出口額從1999年起連續3年位居巴西各企業之首,2001年達到29億美元。2000年,該公司的支線飛機首次出口到中國。2003年12月16日,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與中航二集團合資總裝的erj145渦扇支線飛機在哈爾濱成功首飛。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的驕人業績,成為發展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楷模。
汽車零配件對華“十年計劃”
巴西汽車工業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突破了年產100萬輛大關,成為巴西的支柱產業。1996至2002年,巴西汽車工業吸收投資300億美元。世界著名汽車企業紛紛在巴西投資設廠,使巴西汽車生產能力達到年產320萬輛。
為解決國內需求不足的問題,巴西大力推動汽車出口。2003年頭11個月,巴西出口汽車49萬輛,創匯41億美元,分別比2002年同期增長32%和38%。巴西的汽車零配件工業90年代大量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大大縮小了其產品、設備和工藝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2002年,巴西汽車零配件出口達38.8億美元,其中向中國出口價值5000多萬美元的5萬多臺汽車發動機和零配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至今長盛不衰的桑塔納轎車的生產線也是上海大眾90年代初從巴西引進的。而如今巴西更是計劃在10年內向中國出口15億美元的零配件。
把中國鞋踢出美國?
由于制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能帶動畜牧、皮革和機器設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巴西十分重視,制定了“從牛到鞋”的產業鏈發展計劃。其對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從源頭抓起,提高巴西皮鞋的質量,改進巴西皮鞋的設計,創立自己的品牌。
巴西目前已是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產鞋國,年產各類鞋6.5億雙左右,其中約30%出口。
美國是巴西制鞋業的傳統市場,進口量占巴西鞋總出口量的70%。由于中國皮鞋的質量不斷提高,價格低廉,巴西將中國視為在美國市場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然而,其對未來有理由樂觀。
巴西制鞋業對將于2005年成立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寄予厚望。目前,巴西向美國出口鞋的關稅大部分為10%。美洲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巴西鞋可享受零關稅待遇,大大增強相對中國鞋的競爭力。因此,巴西制鞋業計劃自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起,爭取把鞋出口額每年增長25%。
另外,巴西正推動以其為首的南方共同市場和安第斯共同體建立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與南非、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這些舉措將為巴西企業創造更好的貿易條件,為巴西產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