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機械產業正在以每年不低于16%的速度迅速發展,有些地區達到3o%以上的增長”,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寶林2月4日對記者說:據業內149家環保機械企業的不完全統計,2003年合計預計銷售收入56.1億元。利潤5.57億元、稅金4.48億元、出口額1.56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4%、30.1%、10.3%、105%。去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預計460億元左右,利潤約35億元。
行業運行特點明顯
郭寶林指出,2003年環保機械市場需求明顯增加,生產形式好于往年。這是由于國家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并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西部開發、企業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致使環保機械市場呈現出興旺景象。
而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燃煤煙氣脫硫設備,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設備以及在線環境監測儀器等是去年國內市場供需熱點。
此外,上市公司涉足環保產業的明顯增多。截至2002年底,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共有1224家,環保公司共有109家,占8.91%,比2001年增加211%。如菲達環保、凱迪電力、首創股份等。這些公司在證券市場上有突出的特征,它們普遍具有較好的盈利水平,投資回報相對穩定;都有較大的企業規模,能稱為股市上的“不倒翁”;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擁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率和技術優勢。
郭寶林認為,經過結構調整,民營企業在環保機械行業中占有很大比重,其重要作用正在日益顯現,例如浙江省的環保企業,改制后的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占了近90%,它們有活力,發展勢頭良好,在經濟活動和行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這種情況帶有普遍性。
行業企業構成是以中小型為主,其中大型集團企業不到2%,90%以上是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的小型企業。目前我國專營環保機械的大企業較少,部分企業將環保機械與工程機械一起開發,兼營的產品大多,妨礙了環保機械設備的推陳出新。
發展正當其時
環保產業是當今世界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是今后世界經濟發展的重點和熱點。中國的環保機械正在走向成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郭寶林介紹說,與傳統的機械產品相比,環保機械工業屬于政策法規引導型產業,始終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撐和法規的引導下發展起來的。
我國政府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方針,將環境保護確定為基本國策。環保機械產業有了大政方針和戰略性的實施方向做支撐,產業所提供的裝備將直接或間接地為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服務、為我國今后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環保機械行業的服務對象比較特殊。環保機械是與污染物打交道的,最終為防治污染、清潔生產、改善環境和綜合利用服務,任務是滿足當代及今后的生產生活需求,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郭寶林對2004年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今年是國家實施“十五”計劃的關鍵年份,也是研究和編制“十五”計劃的重要一年。全行業應抓住這難得的機遇,把各項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經過改制整合,環保機械行業的一批骨干企業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實力和競爭力的大型企業與企業集團陸續浮出“水面”;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及民營、個體企業的發展將繼續推進,成為行業的主要力量;中外環保企業的合資、合作將在政策的驅動和市場的引導下,向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發展;連接環保機械生產和市場的環境服務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