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記者 林鵬 劉涵
以前糖廠和蔗農利益捆綁,糖廠只能收購規定蔗區的糖料蔗(下稱“糖蔗”),收購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如今,廣西甘蔗購銷體制將發生改變。2月24日,廣西發布《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取消蔗區劃分、放開蔗價,從下一榨季起全面推行規范化訂單農業,蔗農和糖廠雙方簽訂訂單合同,明確收購價格、收購范圍等。這意味著,今年蔗農可以將糖蔗賣給任意糖廠,收購價由雙方協商確定。
淘汰約10%落后產能
上世紀90年代初,廣西通過劃分區域生產收購,糖廠支持糖蔗種植,蔗農就近賣給糖廠,減少運輸和時間成本,極大地促進了糖蔗產業發展。據廣西糖業發展局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廣西糖業實現工業利稅超百億元,全區蔗農總收入超過300億元,糖業成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重要支撐。但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及國際食糖產量遞增(全球食糖由供不應求逐步轉向供大于求),糖價下滑,糖廠利潤減少,蔗農收益降低。此外,部分糖廠發展落后、制糖設備老舊、經營效率低,很多業內人士感慨“甜蜜”事業難甜蜜。
《意見》表明,將推進制糖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規模小、原料不足、技術裝備落后的糖廠關停或轉產。支持引導連續兩個榨季白砂糖產量均在5萬噸以下的糖廠實施合并、轉產或關停,促進資源配置向優勢企業集中。據了解,目前廣西有近百家糖廠,廣西糖業發展局辦公室主任雷承寶曾分析,放開糖蔗市場后,未來廣西糖蔗市場的集中度會大幅提高,約10%的落后制糖企業將被淘汰或被兼并。
此外,完善糖蔗購銷市場機制,促進訂單農業的發展也是《意見》另一大重點。《意見》指出,全面推行規范化訂單農業,讓蔗農與糖廠雙方簽訂訂單合同,明確收購價格、收購范圍等,鼓勵按質論價。《意見》要求實行訂單合同備案,匯總并報縣級糖業主管部門,防止哄抬價格或不合理壓價。
目前收購價變動不大
國家甘蔗技術體系廣西創新團隊首席、廣西農業科學院原院長李楊瑞指出,取消蔗區劃分、放開蔗價,長遠來說,有利于促進糖蔗產業推行訂單農業,鼓勵土地流轉,推動大基地集約化生產,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受此影響中小散戶可能在未來1-2個榨季面臨轉型陣痛。目前糖價行情不樂觀,糖廠負債盈虧,運營成本高,在訂單農業機制完善前,部分糖廠可能會壓低收購價,以降低生產成本。“開放蔗價讓市場主導糖蔗價格,是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來賓市糖業局副局長傅永良表示,目前良種補貼依然實行,未來將逐漸完善訂單農業模式,促進糖蔗產業健康發展。
中糧屯河崇左糖業有限公司原料部經理助理卓寧則認為,開放蔗價對下個榨季糖蔗的行情影響不大,“糖蔗要在砍收后48小時內入榨,所以開放蔗價后,糖廠仍擁有原蔗區的優先收購權,未來幾年收購模式和收購區域不會有太大變化。加上糖蔗的價格近幾年都穩定在490元/噸,下個榨季應該也變動不大。”卓寧表示,近日中糧屯河崇左糖業有限公司訂購的下個榨季糖蔗價格就與今年持平,普通糖蔗490元/噸,優良品種520元/噸。
集約化機械化發展是方向
廣西南寧賓陽縣糖蔗種植大戶柯小清表示,發展訂單農業是未來趨勢,對于種蔗大戶而言,與糖廠簽訂訂單合作已比較普遍,改革不會降低蔗農收益。崇左市新廣園甘蔗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進一也指出,經過多年的“計劃蔗價”,糖廠和蔗農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產業發展平穩,目前糖廠與蔗農簽訂的訂單收購協議多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因此三年內糖蔗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化。
同時,柯小清也指出,對于部分與糖企關系不牢固、沒有實力的蔗農,在短期內種植收益可能減少。他表示,未來糖蔗產業的發展趨勢是依靠提高產量與質量來實現增產增收;依靠適度規模化和全程機械化實現節本增效;依靠政策引導與組織創新實現種植者和糖廠互利互惠。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