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了這么多天才發布2003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數據,這從數字新聞的角度說好像不新了,但是我們今天發布的數據卻說明,2003年機械工業是多少年來沒有的好年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3年經濟運行形勢信息發布會在副會長蔡惟慈幽默的話語中開場了。
的確,這個在時間上不占優勢的發布會提供了一系列令在座記者們怦然心動的數字。這些數字再加上2003年機械行業成功地克服非典和原材料大幅提價等不利因素所取得的不凡業績,都將濃墨重彩地寫入中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史冊。
記者以為,2003年中國機械工業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頻閃著一個主題——創歷史新高。其中一些指標的增長速度在中國機械工業乃至世界機械工業的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2003年機械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20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6.05%;完成工業總產值25309億元,同比增長31.9%;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4324億元,同比增長33.32%;實現利潤總額1531.6億元,同比增長48.71%;外貿出口額583.24億美元,同比增長48.88%。
蔡惟慈認為,這組數據表明中國機械工業已經躍上了歷史發展的新高度。支撐這一觀點的,則是下列一串閃亮的數字。
其一,2003年機械工業產品產量全面大幅增長。在統計的124種主要機械產品中,同比增長的有111種,占總數的89.51%;發電設備、轎車等16種重要產品增幅在50%以上,如此多的重要產品實現如此高幅增長,這在歷史上是首次。特別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快速增長,對機械工業產品結構的提升以及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如數控機床、高精空機床、大型機床為滿足航空航天工業、船舶工業、重電機工業等行業的技術改造做出積極貢獻;2003年發電設備增長了74.8%,產量超過了“十五”計劃中原定5年計劃總產量(7000萬千瓦)的一半多,這對解決當前電力工業急需,滿足近年新增裝機3000萬千瓦的要求做出了很大貢獻;汽車產量躍上400萬輛臺階,在世界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
其二,機械工業對全國工業的貢獻率居各行業之首。2003年全國工業以27.18%的高速增長著,而機械工業對它的貢獻率達到了20.24%,居各行業之首。也就是說,全國工業的增長中,有5.5個百分點是由機械工業拉動的。機械工業可置疑地成為拉動我國工業高速增長的重要行業。
其三,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利潤、稅金量和增量同創歷史最高。首先是虧損企業虧損面縮小,虧損額減少。機械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面近年來連年不斷減少:1998年虧損面是27.43%,2002減至20.04%,2003年大幅減少至17.55%。虧損企業虧損額也是連年減少:2001年是205.07億元,2002年降至193.06億元,2003年降至179.80億元,比上年減少了9.45%。
與此同時,全行業實現利潤首次突破1500億元大關,達到了1531.6億元,比上年增長48.71%。2003年機械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凈增500億元,2003年的利潤總量和增量都是歷史新高。2003年上繳稅金繼續增長,全年達到1030.4億元,比上年增長24.19%,繳納稅金比上年增加了200多億元。
其四,對外貿易達到新的高度。一是出口交貨值快速增長,2003年出口交貨值3421.28億元,同比增長31.80%,出口率達13.86%。比上年12.03%高1.83個百分點。機械工業出口率持續提高:1983年不到3%,1993年達到5.01%,2003年達到了13.86%。二是外貿進出口增勢強勁,大進大出的格局正在形成。2003年,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559億美元,增長50.15%,是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機械產品進口額和出口額分別達到976億美元和58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0.91%和48.88%。三是加工貿易發展迅速。2003年,機械工業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575.49億美元,占機械產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6.91%。其中加工貿易出口322.5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31%;加工貿易進口252.91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25.92%;實現順差69.66億美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