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建材工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年,各項指標突破了歷史最好水平,生產、銷售、需求和效益都實現了協調發展。建材機械行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積極消化鋼材等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去年行業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工業銷售產值、產品銷售收入、主要產品產量總體增長幅度都在40%以上,增幅繼續保持高位。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加速放開,激活了市場經營主體,進出口自主增長的能力明顯增強。
產業結構明顯改善
2003年建材工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促進了建材機械行業的結構調整,使得建材機械的產品需求大增。
在水泥方面,去年是"十五"期間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投產的高峰期,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多達184條,水泥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水泥機械的高速增長。
玻璃方面,自2000年以來,玻璃行業再次出現浮法玻璃生產線的建線高潮,截止到2003年10月,全國共建成投產10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目前建線勢頭仍呈上升趨勢。今年仍有30多條生產線在計劃籌建之中,對浮法玻璃機械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企業體制改革取得進展
建材機械絕大部分骨干企業和新興力量都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資產重組方面進入了新的階段。
首先是大型企業集團迅速擴張。如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在成立天津仕名機械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后,又成功控股徐州力大集團公司,繼而控股常熟冶金礦山機械廠和山東建材機械廠,成長迅速。
其次,企業的改制、改組為行業注入了勃勃生機。如無錫建儀機器有限公司、河南中材環保有限公司、常州建材機械廠、唐山盾石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等股份制公司改制后,以誠信贏得市場,通過品牌戰略,使產品質量實現質的飛躍,企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機遇中依然問題重重
2003年,建材機械行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應該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
首先是部分成本費用上升,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其次是交貨期的問題。目前,建材機械市場需求強勁,訂單大幅度增加,呈現產銷兩旺的大好局面,企業訂貨充裕,一些企業出現了不能按期交貨的現象。
第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與行業重組問題。
2003年底,經濟界和理論界對經濟是否過熱與重復建設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國家發改委也派出調研組對鋼鐵、電解鋁、汽車、水泥、紡織等行業是否有重復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傾向性問題陸續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這些新動向無疑會對建機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企業要積極研究政策,正確應對,確保整個行業穩定發展。
目前我國建材機械行業的企業普遍還存在規模較小,裝備水平較低,科研開發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產品種類單一雷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少等問題。為此,建機行業的企業要加快體制改革,調整企業組織結構,逐步實施以資產為紐帶,以企業效益為目標的企業資產重組,培育和建立以大型集團公司為核心、眾多專業化中小型企業協作配套的企業組織結構。有條件的企業,應利用當前有利時機,與戰略投資集團進行各方面的合作,或與之結成產業戰略伙伴。
今年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國家2004年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中提出,目前我國經濟將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周期,2004年的經濟發展要好于2003年。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實,很多限制經濟發展的觀念將會消除,約束經濟發展的要素也將被打破,市場自主增長的力量會迅速擴張。此外,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正面效益也將日益體現出來。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預計2004年建材機械行業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仍可望達到兩位數的增長水平。建材機械行業正處在快速增長期,應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居安思危,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行業自身素質,提高國際競爭力,發揮建機行業的優勢,做大做強建材機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