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以其前所未有的改革和開放創舉,掀開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序幕。時代呼喚在國內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誕生,時代也造就了一批卓越的企業領導人,這些企業和企業的領導者是當代中國的脊梁。
在武漢有這樣一個企業,它的前身是漢陽兵工廠,到今天已有110年的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創業,現在已是碩果累累,它就是武漢長虹機械廠。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工廠在上級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使工廠主要經濟指標近20年來持續增長,2003年銷售收入、利稅和職工收入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企業的精神文明和黨建工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1998年被全國中華總工會評為“
模范職工之家”、2002年底被國家統計局認定為全國大型工業企業之一、200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廠長陳春祥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3年被評為武漢市十大新聞人物。該廠為何能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呢?讓我們攜手走進武漢長虹機械廠,共同探索他們在創新中所取得的成就,追逐他們發展的軌跡,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
改革創新求生開拓市場求生
科技發展求生———生生不息
今天的武漢長虹機械廠,在百年的創業年輪上,曾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院校合作成功研制了遠程雷達、氣象測風雷達、中國第一代手扶拖拉機、第一代無線電cb器等產品,有多項產品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國防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當歷史的車輪飛轉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全廠職工已面臨著生產任務嚴重不足、大面積停工待工、生存難以為繼的困境。工廠領導心急如焚,為了首先解決職工吃飯的問題,緊急動員全廠職工進行產品大開發,通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工廠先后開發出大大小小的新產品達160多種,這些新產品大到農用拖車、播控臺、超聲波清洗機,小到自行車腳踏、不銹鋼餐具和警用手銬,由于不失時機抓新產品開發,使工廠銷售收入擺脫了數十年一直徘徊的局面,1989年實現銷售收入是1984年的2.5倍。工廠雖然沒有大的發展,但是解決了職工眼前的吃飯問題,重要的是摸索到了一些向市場找飯吃的經驗。
1988年工廠領導通過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和大量信息資料的分析后,一致認為汽車工業必將成為國家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于是領導班子果斷決定將工廠人力和資金重點放在發展汽車產品上,并成功地把握了3次發展機遇:一是自主開發了改裝車系列新產品,1990年有2個產品上了原國家經貿委認定的中國汽車銷售目錄;二是抓汽車零部件產品配套,1994年成為上海大眾國產化共同體成員單位;三是抓神龍富康車座椅配
套,1994年投巨資成立了武漢云鶴汽車座椅有限公司,1997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建成年產15萬輛汽車座椅總成生產線,1999年工廠實現的銷售收入是1984年的12倍,2003年工廠實現的銷售收入是1984年的31倍。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前后,國際眾多汽車廠紛紛涌入我國,無疑給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工廠憑借“云鶴”座椅高質量、低成本的品牌和講誠信、服務好的優勢,近幾年來,陸續開發出長豐獵豹、安徽奇瑞、通用賽歐、江淮瑞風、廣州寶龍等10余種汽車座椅系列產品,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橫跨華東、中南地區的上海、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6省市,連起了近萬
公里的產品配套鏈。到2003年末,汽車座椅總成和骨架總成生產能力已達年產30萬輛。2003年底又與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國際第二大汽車零部件集團的美國李爾公司簽訂了合資協議,在武漢成立“李爾云鶴汽車內飾系列有限公司”,工廠合資后,其實力將如虎添翼。
拓展新品爭冠提高品質爭冠
宏揚品牌爭冠———孜孜奪冠
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一個企業能否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使企業長盛不衰,無疑是企業領導班子最關心的事。武漢長虹機械廠領導班子非常重視新產品的研制,不遺余力抓新產品開發,始終將新產品的開發放在每年方針目標的重要位置,在實施過程中貫徹“資金優先到位、生產優先安排、人員優先保證”三優先原則,同時采取“以質量取勝、以技術取勝、以價格取勝、以時間取勝、以服務取勝”五項競爭策略,在自身的經驗和教訓中使工廠領導層深刻認識到,企業必須堅持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道路,才能使企業穩步前進、健康發展。為了使企業的新產品產出大、效益好,企業堅持走“高起點”、“集約化”大生產的路子,在技術上選擇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裝備及工藝。從1994年以來工廠靠銀行貸款和工廠自身積累的主要部分用作技改專項資金后,先后引進了國際上先進的法國汽車座椅生產技術、德國聚安脂高壓發泡技術、瑞士機器人焊接
技術、美國自動化電腦裁剪技術、意大利數控等離子切割技術等等,從而使企業的產品技術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在管理方面,工廠堅持以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為起點,不斷完善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先后通過了iso9001、vda6.1/qs9000、eaqf94等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并在本系統率先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工廠正在進行gjb9001-2001/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關系到企業命運的質量問題上,工廠職工努力做到“用戶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工廠設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質量獎勵辦法,從而確保了產品質量,使工廠贏得了信譽、贏得了市場。
規范管理興廠激勵員工興廠“兩個文明”興廠———心心向廠
企業的實力和核心競爭力能否增強,歸根到底是靠企業內部有無科學規范的運作機制,武漢長虹機械廠十分重視建設“決策、用人、分配、激勵、監督”5個內部機制。企業在項目決策上,工廠領導班子堅持“制度化、科學化、程序化、民主化”的原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凡重大決策均由廠辦公會集體討論決定,決策前必須經過認真調研、充分論證;決策中針對各種實施方案認真對比,優中選優;決策后,分析數據,驗證效果。在用人方面堅持“公平、公開、透明、民主、競爭、擇優”的原則,競爭上崗。同時,工廠采取多種辦法搞活分配機制,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實行全員計件工資制,工程技術人員實行項目承包工資制,按績效分配,鼓勵多勞多得;每年對有突出貢獻者給予表彰和重獎并組織到上海、深圳及港澳等地觀光考察。在干部的監督機制上,堅持廠務公開、中層以上干部收入申報、禮品登記、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和民主評議工廠領導班子與廠領導干部等制度,督促領導干部做到立黨為公、勤政為民、清正廉潔,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從而使企業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如今,武漢長虹機械廠不僅生產經營蒸蒸日上,而且十分重視環境創新、文化建設,是全國綠化先進單位。一幢幢新宿舍、新工房每年都拔地而起,廠容廠貌不斷更新,職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特別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蔚然成風,工廠近年為招聘一大批人才,新建了現代化人才公寓和開放式圖書館等建筑設施,注重環境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工廠每年投巨資進行技術改造,無疑為工廠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百年老廠,還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工廠近年投資400多萬元興建了一座集“醫療、健身、學習、娛樂”為一體,環境宜人的康樂園。2004年春節時,有位老人回家只呆了兩天就回康樂園,老人說在家住不習慣了,還是這里舒服!武漢長虹機械廠以人性化的服務為工廠離退休職工創造了晚年的美好生活環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為敬老事業作出了典范。
“沉舟側畔千帆過,枯樹前頭萬木春”,放眼武漢長虹機械廠已經走過了百年的風雨歷程,繼往開來,武漢長虹機械廠必將會在新的起點與時俱進,勇立潮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