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農機系統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農機辦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過千億、翻三番”的奮斗目標為統領,以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心,以“4436”農機工程為重點,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使全市農機化事業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農機裝備水平。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53萬千瓦,比2002年增長了3.6%,平均每畝耕地擁有農機動力0.65千瓦,全省排列第五名農用拖拉機30萬臺,增長7.7%,全省排列第一名各類配套農機具45萬臺套,增長7.1%,配套比1:1.5,全省排列第一名,增長幅度均高于往年。
--農機作業水平。全市機耕作業面積達到600多萬畝機播面積達到300萬畝。小麥生產過程中的機耕、機播、機收率分別達到85%、80%和80%。節水農業、設施農業和水稻、花生、秸桿綜合利用、大蒜、薯類及蔬菜冷藏等多項機械化技術的開發研制、試驗示范和普及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機運輸、機械灌溉和農副產品加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70%以上的農業勞動量已由機械承擔。
農機管理水平。通過加大農機行風建設力度,深入開展拖拉機專項整治、農機市場秩序整頓和“文明監理、優質服務”等活動,使全市農機執法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累計拖拉機掛牌達到70%,年審達到59%駕駛員累計發證達69%,年審達72%。
農機經濟效益。全市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50.7億元,比2002年增長49.1%,其中,農機作業收入達到47.1億元,增長68%。民營農機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全市農機戶發展到31萬戶,比上一年增長6.6%,經營總收入43億元,占全市農機經營總收入的84.8%。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