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統計資料表明,2003年我國進口金屬加工機床用匯40.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出口金屬加工機床創匯3.79億美元,同比增長20.8%。金屬加工機床進出口同比增幅與2002年相比分別下降4.7個百分點和增長近12個百分點,進口增幅減緩和出口增幅上升表明金屬加工機床(以下簡稱機床)進出口態勢進一步向好,但進出口額逆差較2002年又有較大增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1%,國際經濟有望恢復增長,國際市場環境趨于寬松,世界貿易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定的貨幣政策將為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提供重要支持。國家統計局預測,2004年中國經濟增長7%以上,表明國內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旺盛。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分析,2004年我國擴大機床進出口的有利條件較好。可以預測,2004年我機床進出口態勢會進一步向好,但原材料漲價、電力緊張、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也將對機床出口帶來一定影響。
進口強勢趨緩
2003年海關統計,我國進口機床12.5萬臺。同比增長0.6%;用匯金額40.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比上一年下降了4.7個百分點。進口機床的類別,金切機床主要有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及數控機床等;成形機床仍以數控及普通型鍛造或沖壓機床及鍛錘為主。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已躍居進口機床類別的第一、二位,同比增長分別為72.6%和110.1%。
2003年機床進口的貿易方式,仍以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資為首,其次為一般貿易和來料加工裝配進口設備等。其中,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資進口機床69352臺,同比下降4.8%,用匯金額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一般貿易進口機床27372臺,同比增長27.8%,用匯金額11.87億美元,同比增長47.3%;來料加工裝配進口機床22909臺,同比下降12.4%,用匯金額2.98億美元,同比增長2.5%。以上三種貿易方式進口額占全部進口的97%,其中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占60%,較2002年所占比例減少兩個百分點,外商對華設備投資增長增幅有所減緩。
2003年海關統計,經營機床進口業務的企業(性質),按用匯金額依次排序為:外商獨資企業進口18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國有企業進口11.12億美元,同比增長23.4%;中外市資企業進口8.68億美元,同比增長46.4%;個體企業進口1.39億美元,同比增長191.7%;集體企業進口8822萬美元,同比增長43.5%;中外合資企業進口5276萬美元,同比增長12.8%。
綜上所述,2003年我國機床進口態勢良好,進口強勢趨緩。
出口繼續增長
2003年我國機床出口繼2002年恢復性增長后,又呈現高速增長局面。據海關統計,2003年我國機床出口623.28萬臺,同比增長12.1%;出口金額3.79億美元,同比增長20.8%;平均單價與2002年基本持平。盡管2003年世界經濟持續平淡,我國對外貿易的全面增長對機床出口起到了推動作用。2003年機床出口數量增幅較2002年減少10個百分點,金額增幅增加了近12個百分點,表明出口機床的品質相應提高。
2003年我國出口機床類型與2002基本相同,出口額排序因市場需求有所變動。出口機床仍以通用型機床為主體,其他鉆床、砂輪機、臥式車床、鋸床或切斷機、數控的用放電處理各種材料的加工機床居出口前五位。
2003年機床出口貿易方式按出口額依次排序為:一般貿易出口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8%;進料加工貿易出口5318.7萬美元,同比增長43.2%;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452.5萬美元,同比下降0.5%;保稅區倉儲轉口貿易出口373.6萬美元,同比下降4.7%。以上四種貿易方式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8%。
2003年經營機床出口企業(性質),按出口額排序為:國有企業出口1.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外商獨資企業出口6146.5萬美元,同比增長40.3%,個體企業出口4921萬美元,同比增長68.4%,中外合資企業出口4546.3萬美元,同比增長14.9%,集體企業出口2706萬美元,同比增長13.2%,中外合作企業出口67.8萬美元,同比下降10%。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