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重點實驗室研制成功的蛇形機器人,日前通過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驗收。專家認為這種蛇形機器人在環境適應能力、運動步態、系統集成和作業系統等方面具有創新性,能夠廣泛應用于多種復雜環境作業。
記者看到,這個身形如蛇的機器人具有16個關節,長度為144厘米,運動速度最大可達0.4米/秒,在地面上蜿蜒前行,如果遇到沙質、土質地面,機器人會向一側運動避開沙地,或選擇其它運動方式,以利于行走。由于具有無線通信功能,機器人能接收無線遙控,也能自主選擇運動和作業方式。
完成這一研究的項目負責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李斌介紹,遍布地球的生物蛇以其多種運動形式及生理特點適應廣泛的地理和自然環境,仿照生物蛇研制出的蛇形機器人具有同樣的運動機理和行為方式,能在多種粗糙、陡峭、崎嶇的復雜地形上行走,并完成一些以輪子或腿作為行走工具的機器人難以完成的任務。
李斌介紹,與國內外同期研制的蛇形機器人相比,這種機器人的重大創新表現在:具有地面識別能力,能夠根據地面特征自主選擇運動方式;具有空間三維運動能力及多種運動步態,機器人不僅能夠進行蜿蜒的平面運動,還能實現側動、伸縮和翻滾的三維運動;機器人身上帶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野外也能夠自主導航。
李斌說,這種蛇形機器人可以用于狹小空間或危險環境作業。目前可代替人從事危險環境探查,如車底危險物品探查等反恐防暴工作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