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電機廠改制方案更迭九次,第十次定稿:由臥龍集團收購,更名武漢臥龍湖北電機有限公司。
近日,原湖電廠廠長、現(xiàn)任臥龍公司總經理姚葉勤透露決策背景:前9次方案出臺,立足消化不良資產,發(fā)展前景朦朧,這回不一樣。
新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臥龍資金還在跟進,湖電產能可能翻番,改制之前不敢想象。
開年不過兩三個月,公司產值1000萬元,利潤76萬元,是改制前全年利潤的7倍。
姚葉勤說,武漢未因湖電改制失去電機產業(yè)。
1993年,電機市場井噴4個月后價格猛跌,5年低谷徘徊,眾多企業(yè)“落馬”。擁有46年建廠史、參與制定高壓電機行業(yè)技術標準的湖電苦心維持。
阻礙湖電發(fā)展的是投入不足。自上世紀90年代起,靠自籌、貸款,湖電僅謀得2700多萬元技改。
1998年,湖電自組股份公司,部分股本量化到職工,但總體未突破國有管理體制,企業(yè)未能“起死回生”。
2001年,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接管湖電,全盤負責改制,要求湖電上報改制方案。湖電先后拿出9個方案,都有相同一點:改完后怎么走,想不出路數。
9個方案“打板子”。高科定下基調:引進資本改制,力爭壯大產業(yè)。
高科董事長趙家新、總經理萬力數次帶隊外出招商,重點推薦電機項目,與浙江臥龍集團“喜相逢”。
這家1984年靠7個人2萬元起家的村辦企業(yè),2002年上市,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是微電機領域領軍者。
湖電的產品優(yōu)勢在中型電機。收購湖電,臥龍正好調優(yōu)產品結構,擴張市場。臥龍出資3000萬元,高科投入2000萬元,共組臥龍湖電公司,在江夏藏龍島工業(yè)園購地新建廠房,整體搬遷湖電優(yōu)勢資產。
新廠房建好前,湖電著力解決遺留問題:原廠址出讓,換得資金安置1375名在職員工,養(yǎng)保、醫(yī)保、失業(yè)保險手續(xù)齊備。
新廠房10個月后竣工,新公司10個月后運作。常規(guī)方法是停產等待。“這樣做,骨干職工可能流失,市場慘遭瓜分。”
面對“空白期”,高科超常操作,提供資金支持,臨時成立“高科湖電有限公司”過渡,生產一日未停,市場鏈條一天未斷。
現(xiàn)在,董事會給新湖電經營班子的指標不輕:2004年銷售6000萬,2005年銷售1億元,2006年銷售2億元。姚葉勤很有信心,隨著國內電機行業(yè)復蘇,新湖電的前景看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