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從重慶海關的一份資料獲悉,由于受到國家于2004年1月開始實施的下調4%出口退稅率的影響,在重慶歷年出口創匯中充當主力角色的摩托車整車和零部件產品出口創匯金額明顯下降,歷年來的"開門紅"成了"開市不利",據統計,2004年1月,重慶出口商品摩托車44655輛,金額1587萬美元,出口量和創匯額分別下降了3.9%和24.9%;摩托車零件出口162萬美元,下降了57.2%。
曾記得重慶市外經委公布的2003年1月重慶市出口創匯十五強企業名單中,重慶市的摩托車企業可以說是撐起了重慶市外貿出口的一片蘭天,在這一份官方統計資料中顯示,當月重慶市出口摩托車67000輛,金額2092萬美元,同比增長25.7%,摩托車零出口1452萬美元,同比增長145.6%。在當月十五強出口企業中,重慶的幾大摩托車企業可說是"風光了一把",力帆、隆鑫、宗申、中汽吉龍、建設、嘉陵等六大摩托車生產企業,竟以1、2、4、5、9、10的名次雄居前十強之列。就在上月公布的2003年1-12月重慶出口十五強企業排名中,力帆、隆鑫、宗申、中汽吉龍、建設、嘉陵等六大摩托車企業,還分別居十五強的第1、2、4、5、6、7名。由于重慶幾家摩托車企業的突出表現,其中的隆鑫、力帆、宗申、建設、嘉陵等五家摩托車企業,還入圍了重慶市2004年重點增長企業之列。然而,事隔一年甚至一個月后的今天已風光不再,重慶市外經委公布的2004年1月重慶慶出口創匯三十強企業名單顯示,在一年前重慶市出口創匯十五強企業上榜的六家摩托車企業中,除了中汽吉龍以同比增長38.4%的業績由一年前的第5名上升到第3名、宗申集團以同比-8.5%保持不變名次外,其余四家的名次均因出現較大的負增長率而使排名下降,尤其是嘉陵和建設兩家國有企業名次下降幅度更大,一家從去年的第10名下降至18名,另一家則從去年的第9名下降到了第30名,真可謂昨日黃花今不再矣。
2004年2月,這種大幅下滑的局面盡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形勢仍不樂觀,與去年同期相比,因其出口退稅率下降、零部件價格上漲導致的成車成本的升高,仍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力帆2月份的出口額為700多萬美元,同比下滑20%,甚至不如1月份822萬美元的出口額。隆鑫2月的出口額為400多萬美元,同比下降幅度也在20%左右,只略好于1月的319萬美元。宗申集團2月的出口額為500萬美元左右,其下降幅度與1月份基本持平,約8.5%左右。 業內行家普遍認為,成本上漲和產品價格漲價難的拉鋸戰至少還要持續兩個月以上。如此看來,重慶的摩托車出口形勢還將有一段時間的嚴峻考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