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隆的“在中國進行國際采購”研討會上,rwe能源集團的物流管理負責人等透露了他們開辟中國市場的初步考慮。rwe這家德國能源大企業從來還沒有進入過中國市常而正在考慮的是應該說是重大的步驟。生產煞車件的honeywell公司的考慮則是出于另一個角度。
rwe是德國最大的能源集團之一,目前可以說跟中國毫無業務關系。我們對rwe集團派代表來參加這個“國際采購”會議有些驚奇。這個集團與會的生產與物流合作部謝費爾先生對我們透露道,rwe雖然是能源集團,但也需要采購,比如電線電纜、變壓器等。目前這些產品全部采自德國。但是集團面臨著德國能源市場上的白熱化競爭,因此不得不開始考慮,把采購地點移到國外去,考慮對象之一自然是中國。
我們問道,你們雖然至今在德國采購,但是否也間接地采購著中國制造或其它國家制造的產品呢?謝費爾先生說,是的,間接采購國外產品完全是可能的,德國的供貨商們可能就是進口了中國的產品再轉手給我們。這也是我們考慮轉向中國等其它市場的出發點之一。
此外,謝費爾先生對中國的能源市場也十分關心。他非常關心中國的電力是否完全由政府控制?他說,rwe不生產發電設備,只是發電,生產和輸送能源,如果中國能夠允許外國企業參加能源業的建設,他的集團當然想到那里去。一種方式是只投資入股,參加利潤的分配,另一種方式自然是直接去管理,比如跟提供設備的西門子公司等聯手前去,一個提供設備,一個負責管理。
生產汽車煞車件的著名公司honeywell的供應管理部經理諾于格鮑爾先生向我們介紹道,他的公司幾乎向全世界所有汽車廠提供煞車件,在中國廣東也已經建有一家企業,供應大眾汽車公司和一些日本汽車在中國的工廠。
但他的公司情況很特別,原材料反而是從歐洲出口到中國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工廠去,這是跟上游廠方和各汽車廠的合同中規定的。但他說,這并不是說中國生產的原材料質量不好。中國的質量往往是很高的。當然,目前提供中國市場的煞車件的原材料還是可以在中國購買的。他的公司現在正在研究的自然是如何擴大在中國采購的份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