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中國制造業的尷尬 裝備制造業民企重型化的邊緣地帶

2024-05-12 23:15:44 來源: 作者/編輯: 瀏覽次數:2465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資本的趨利性使資本的滲透能力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不論是汽車產業還是鋼鐵產業,民營資本那發達的根系都能繞過層層疊疊的政策巖層,深入到富含利潤的土壤。

如今我國已很難找到沒有民營資本身影的領域。

然而,在裝備制造業,民營資本卻極不活躍,是什么讓民營資本對裝備制造業望而卻步?對民營企業而言,裝備制造業真是高不可攀嗎?振興裝備制造業,民營企業能有所作為嗎?

中國制造業的尷尬

何謂裝備制造業?簡而言之,就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技術裝備的各種工業。被視為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建設 “發動機”的裝備制造業,其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然而,據科技部提供的數據,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中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依賴進口,光纖制造設備、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石油化工裝備、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等絕大部分被進口產品占據。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品每年的外貿逆差高達數百億美元。

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依附于國外企業的組裝比重大是中國制造業揮之不去的痛。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說:“中國制造業的結構仍然偏輕偏軟。裝備制造業是各個工業化或后工業化國家的主導產業,但它在中國制造業中的比重還不到30%,遠低于美國的41.9%、日本的43.6%、德國的46.4 %,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工業結構升級緩慢。”

然而,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卻是“以優先發展重工業”起步的,當時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裝備制造項目。緣何我國的裝備制造業至今仍不能肩負起裝備中國的重任?

體制與政策的制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副部長呂薇認為,體制和政策是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滯后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是:長期上下游分割管理,造成相關能力不配套;設計院與研究開發機構分離,又相對獨立于制造企業,造成設計與研究開發脫節,研究開發與市場脫節;法律環境不完善以及缺少金融、稅收政策的支持,導致用戶企業往往不愿意選用國內設備。

1983年7月12日,國務院下發了110號文件,要求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并成立了國務院重大裝備領導小組。110號文件拉開了跨部門協作進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力爭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序幕。

盡管重大裝備領導小組在1993年的機構改革中撤銷了,但這一攻堅計劃在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方面的貢獻仍然是歷史性的。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技貿合作、合作設計與自主創新、關鍵技術攻關等形式,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在技術、質量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如哈爾濱、上海、四川火電裝備制造基地的工藝裝備水平和開發設計能力已基本具備了與國外大公司抗衡的條件。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裝備辦公室主任隋永濱說,如果重大裝備國產化計劃能夠從體制上保持連續性,肯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事實上,在重大裝備領導小組撤銷后,用戶與制造方的矛盾因缺乏權威機構的協調而日益加深,至今還是一道難解之題。

針對有關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戰略的爭論,呂薇研究員指出,開放市場和加入wto并不意味著不能有國家意志和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不是被動地接受國際分工,而應主動地調整戰略,實現產業升級,增強國家的競爭實力。

“在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要認清全球化的實質,轉變觀念,賦予國產化新內涵。”呂薇說。

技術瓶頸影響全局

原國家經貿委行業規劃司在2002年9月發表的裝備工業競爭戰略研究報告認為,技術瓶頸是制約裝備工業發展的根本因素。

報告說,我國裝備工業50年來的發展,始終沒有擺脫技術引進模仿型的模式,裝備工業一直在引進--落后 --引進的怪圈中徘徊。我國裝備工業雖然能夠提供經濟建設所需的一些重大裝備和產品,但技術主要依靠從國外引進。機械制造業中57%的產品產業化是在引進技術基礎上完成的。

報告指出,我國裝備工業大中型企業在技術引進時,技術引進經費在技術開發經費支出總和中占很高比例,技術引進費用遠高于用于消化吸收的經費。許多企業引進技術后,對引進的技術往往停留在消化階段,對于硬件設備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消化吸收根本談不上。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缺乏既大又強的裝備企業,很少有能夠與國外大型裝備企業相抗衡的企業。如美國的ge 公司、德國的西門子公司、法國的阿爾斯通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在規模、資本、技術、生產、營銷等方面,我國企業都望塵莫及。而且,國內重大裝備制造企業的組織結構多呈現散、亂、弱的狀態。

盡管一提到振興裝備制造業,國有企業還是一再呼吁國家的政策扶持,但真正的出路恐怕還在于對國有企業進行徹底的改造。裝備制造企業市場意識的強化只能通過進一步開放市場來解決,在競爭中培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飛撰文說,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解決嚴重的結構矛盾,中國開始進行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放棄了單純發展重化工業的思路,采取消費導向型的工業化發展戰略。重工業比重過高的扭曲結構,主要是通過非國有經濟的進入而得以調整的。到1998 年,輕工業中非國有經濟的比重達到77.1%。

那么,裝備制造業這盤棋是否可以通過民營企業及跨國公司的介入而走活呢?

民企介入方式受限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對記者說:“裝備制造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民營企業主要涉足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資本金有限,技術實力不足,再加上對裝備制造業不熟悉,目前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不會也不敢貿然進入裝備制造業。”

隋永濱也認為,至少在兩三年內,民營企業很難進入裝備特別是重大裝備制造業。投資大,資金回收周期長是民營資本進入的主要障礙。

不過,呂政表示,裝備制造業國有企業改制難點在于其中的大中型國有骨干企業。大中型企業產權多元化,中小型企業民營化是必然的趨勢,民營資本參與重組中小型裝備制造企業是較為可行的進入途徑。

業內人士估計,中國裝備市場潛力巨大,現在至少每年都有6000億元的市場需求。難道無孔不入的民營資本對此會熟視無睹嗎?

有關分析人士認為,民營企業大量進入裝備制造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由于較高的技術壁壘和高投入等原因,民營企業不可能像進入輕工業那樣自建新廠,購并與重組現有的國有企業是比較明智的選擇。然而,大中型裝備制造業企業改制進程緩慢,國家相關政策尚不明朗,這客觀上也影響了民營企業進入的速度。

呂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應該更多地依靠市場的力量,政府要從消極、被動地保護轉向鼓勵競爭與政策支持相結合。民營企業完全可以進入裝備制造業,事實上在一些地方、行業民企已經介入了。比如紡織設備行業、電力設備行業。

種種跡象顯示,隨著裝備制造企業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民營資本的進入也會明顯提速,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就表明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

競爭格局及其趨勢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正進入重化工業時期,工業化進程開始出現了階段性轉型,而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導致裝備制造業的興旺。工業化國家的經驗表明,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持續多年的增長期,因此裝備需求將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世界裝備制造巨頭將通過多種途徑加速對中國裝備市場的占領。中國裝備制造企業與強大的跨國公司的競爭無疑會進一步加劇。

隋永濱介紹說,近兩年隨著裝備需求的增長,國有裝備制造企業普遍訂單增加,生產任務飽滿,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由于歷史包袱沉重,企業改制進展緩慢、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原因,大多數企業仍難以從根本上擺脫困境。

隋永濱認為,在重大裝備領域,國有企業將仍然是與跨國公司競爭的主要力量。政府應該為這些國有企業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和公平競爭環境。

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營企業進入裝備制造業的理由已經變得十分充分。一是一些民營企業已成長壯大,有著強烈的產業升級愿望,民營企業家的投資觀念也在發生轉變;二是民企產業升級對裝備的需求使裝備市場的需求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一些重大裝備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三是民營企業靈活的機制、強大的市場開拓能力以及低成本競爭優勢在裝備制造業同樣能大顯身手;四是中國裝備制造業專業化生產程度低,核心制造企業加速零部件生產擴散是大勢所趨,需要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

去年底,民企上市公司特變電工頂掉德國西門子對“中國變壓器之父”沈變的重組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有關專家認為,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將給民營企業進入裝備制造業大開政策之門。

呂薇研究員建議,應從制度和政策上入手提高裝備工業自主化能力。在建立市場規則和市場準入標準方面盡量與國際慣例接軌,使國內企業逐步適應國際競爭環境。裝備自主化政策應從過去擴大制造規模為主,轉向扶持技術開發和刺激需求。

可以預料,在中國工業重型化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宏觀環境中,民營企業將會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不久的將來民營企業必將成為裝備中國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中國制造業的尷尬 裝備制造業民企重型化的邊緣地帶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大美女久久久久久j久久| 久久丫忘忧草产品|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久久综合视频网|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