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相對于企業,總是大的;市場相對于中小企業,尤顯其大。
面對市場,任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立足于專,才能更好發展。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或受各專業市場冷熱交替的影響,以產品結構調整為名,今天干這個,明天干那個,結果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尚未登頂已敗下陣來。或受產品多元化經營的誤導,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敢干,結果是什么也干不好。
針對這種現象,天津天門精機有限公司總裁吳進保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中小企業開發產品,應立足于“專”,無論市場是多么紛紜復雜,也不論市場是多么殘酷多變,“專”總比“雜”好。
吳進保認為,對于中小企業,產品要“專”是第一位的。因為眾多的中小企業,受其人力、物力、財力諸多因素的制約,很難當“雜家”,只能做“專家”。至于產品多元化經營,那是大集團的長項。
這是吳進保從自己的成功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曾與機、光、電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吳進保,在領銜籌建天津天門精機有限公司這家高新技術企業之初,就把主打產品定位在集機、光、電于一體的數控機床刀具預調測量儀(對刀儀)上。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自己吃透的領域一顯身手,趕上以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徹底改變中國對刀儀研制水平相對落后的局面。最初的幾年,中國對刀儀市場在國際名牌的打壓下,他的tm牌對刀儀也是舉步為艱。這時便有好心人勸他走產品多元化之路以規避風險。他卻不改初衷,立足一個“專”字,一干就是十年。如今, tm牌對刀儀已擁有國內80% 以上的市場份額,不僅把國外名牌擠了出去,還熱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回顧tm牌對刀儀的成功之路,吳進保給產品求“專”歸納出三大優勢。首先,“專”可以更好打造精品。他們推出的第三代對刀儀,就在設計上就實現了三大革命性的突破:用精密直線滾動導軌代替了滑動導軌,解決了微進給運動中的爬行現象;投影物鏡應用了反遠距的遠心光路系統,有效加長了系統的工作距,擴大了產品使用范圍,成像更加清 晰;外觀結構引入美學思想,注重實用性和裝飾性的和諧統一。其次, “專”可以更有效拓展市場。就拿對刀儀來說,其市場就局限于機床制造業和大的機床用戶,往小處說只有幾十家,往大處說也不過百家。這樣就可以從提籃小賣做起,一家一家的串,一戶一戶的拜,也不會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于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可行之路。天門精機就是用這種蠶食的方式逐漸覆蓋了國內對刀儀市場。再次“專”可以更快實現規模化經營。拿天門精機來說,10年來產量翻了幾番,年銷售收入也將近1000萬元,而固定資產投入卻沒有成倍增長,倒是用于科研的經費成了重頭戲,以此來打造堅實的創新平臺。不斷搶占科技制高點,在“專”的基礎上求新求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