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幾乎處于破產邊緣的船廠,2003年,首次實現了扭虧略有盈余的歷史轉折。今年2月份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2.9%。外輪訂單占了該廠全年任務的一半,計劃年內交船兩艘,實現總產值1.8億。
是什么原因使船廠發生了巨大變化,又是什么讓職工們對工廠的發展前景充滿著希望?
陽春三月,走進宜昌船廠生產廠區,濃濃的生產氣息撲面而來。在建中的荷蘭nb多功能集裝箱船和已建造成形的多艘航油船,布滿了整個船臺,廠區空地和路邊均擺放著等待總裝的各種分段,各類起吊設施和運輸工具頻繁吊、運,船臺上下、分段內外到處閃爍著電焊弧光,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第一步:脫困自救再創業
宜昌船廠是有著近50年悠久歷史的老廠,由于地處三峽咽喉要道,其戰略位置極其獨特。幾十年來,為我國的長江軍運和民運事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船舶產品建造中,曾經創造過一周一艏分節駁建造速度的輝煌。然而,由于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逐年出現接單難,即使接到了造船訂單,又因資金無法保證,生產不能正常組識,造成交船脫期,使企業既遭罰款又損信譽。工廠經濟滑向虧損泥潭,職工人心浮動,人心思走,對工廠前途命運悲觀失望。
2002年7月,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及時調整了宜昌船廠的領導班子。新班子首先從轉變職工思想觀念入手,通過亮工廠家底,講實際困難,增強企業危機感,激發全廠職工同舟共濟、戰勝困難、走出困境的決心。集中學習海爾集團的企業理念和金陵船廠的企業管理模式,與全廠中層干部面對面進行交流,把脈問診,傳經送寶,找出問題的癥結。職工們由原來失望和觀望的心態,轉變為對工廠充滿希望,積極投身到企業脫困自救、開展二次創業中。企業發生了巨大變化,2003年連續創造了幾個歷史新高:7月份一個月內提前交付兩艘5000噸江海直達貨船,結束了該廠近年來造船脫期的歷史;9月份月產值第一次超過千萬元大關;12月份再次刷新建廠以來月產值紀錄,達到1595萬元;建造萬噸級船舶首次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下水和當年交船”的目標;年產值首次突破1億元,實現了1.1億元的年度目標;首次實現了扭虧為盈;當年和第二年的生產任務已基本排滿。
第二步:抓住關鍵治頑疾
宜昌船廠在前幾年的外輪建造中,由于造船質量和脫期的原因,使企業經常遭到巨額罰款,給企業帶來了致命的硬傷,對外形象也受到難以挽回的重創。
在造船訂單難覓的最艱難時刻,金陵船廠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在承接訂單、融資方面出面擔保,尤其是出口船,為宜昌船廠保信譽、保資金,逐步贏得了船東的信任。2003年,該廠把治理造船脫期這一頑疾作為關鍵工作來抓,在船舶建造時,推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周期是效益的保證”的管理理念,嚴把產品質量和交貨周期兩大關口,用小節點保大節點,用大節點保交船周期,最終保證了兩船在合同期內按時交船,改寫了宜昌船廠不能按期交船的歷史,贏得了外界特別是船東的信任。“維多利亞”號船是宜昌船廠通過與荷蘭達門集團合資平臺承接的第三艘萬噸級出口船舶,簽訂此單來之不易,能否按期下水和交船,直接關系到宜昌船廠今后能否續接訂單,能否以此為契機走出困境的關鍵,全廠上下將此船視為生命之船、希望之船。該船從去年年初點火開工到10月建成下水的近300個日日夜夜里,全廠干部職工發揚了不怕吃苦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生產組織和作息時間均采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從而保證了該船按照合同要求,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下水和當年交船”的總體目標。
第三步:合資平臺巧搭建
宜昌船廠與國內其他建造出口船舶的兄弟船廠相比,具有離海岸線最遠,穿越長江大橋最多,原材料轉運成本最高等諸多不利因素。近年來,該廠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造船市場,提升企業總體實力,揚長避短,巧借合資平臺承造出口船舶,于1999年利用本廠部分造船設施和場地,與荷蘭達門集團共同合資組建了宜昌達門船舶有限公司這一中外合資企業,參予國際船舶市場的競爭與挑戰。憑借這一合資平臺,宜昌船廠在國際造船市場獲得良好聲譽,并接獲了十幾艘外輪的建造訂單。
為了適應建造更多更大的出口船舶,近幾年來宜昌船廠多次對船臺設施進行擴建和改造,新建了一條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年處理能力6萬噸鋼材的預處理生產線,使其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據統計:2002年該廠為荷蘭達門集團建造的兩艘萬噸級集裝箱船共創匯1600萬歐元,成為該廠建造外輪以來創匯最高的年份,一躍成為宜昌市機電產品出口的創匯大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