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揭幕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內燃機及零部件展覽會有何特色?它能為汽車及相關行業帶來什么效應?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本屆展會的承辦方——北京弄潮咨詢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安力先生。
自我整合,尋求新的合作
魏總首先介紹說,自上一屆展會2002年春季舉辦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爆炸”式的發展。內燃機產品在經濟批量、環保、可靠性、動力性等方面水平整體提高,各內燃機企業也隨著市場、配套用戶的需求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整合。因為作為中間產品的內燃機,是汽車技術的領頭羊,具有很強的自我開發和創新能力,不會輕意隨著整車市場的洗牌而被清洗掉。
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內燃機企業經歷了上經濟批量的歷程,雖然目前仍有不少企業在辛苦維持,但主流企業已經走過了上裝備、上批量的歷程,正在技術、質量的精品路線上前行。企業不僅需要通過展會尋找商機,更多的是借以展示企業形象。如東風本田、吉利兩家公司都是首次參展,他們的發動機產品只在企業內部配套,沒有形成商品量。
在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后,尋求新的合作、探索新一輪的產品開發是不少企業目前正積極努力進行的工作。一些國外公司也恰恰在尋找新的機遇,于是服務就成為供需雙方最大的契合點。像本次展會,世界四大內燃機研究、設計公司——奧地利avl、德國fev、美國西南研究院、英國蓮花工程技術學院齊聚北京,連續三天都有研討交流活動,充分體現了他們對中國內燃機行業的重視。
節能和環保一個都不能缺
以往人們提到汽車,不約而同地想到的第一要素就是環保。這次魏總特別強調了燃油經濟性。因為國家早已制定了汽車廢氣排放法規,企業的產品達不到要求就無法出售,這是一道強制性的坎,重要性自不必說。而燃油消耗,一直以來中國沒有明確的法規或行業標準,由于在政策制定上牽涉到燃油稅的施行和多個部門間的利益關系,情況比較復雜,客觀上造成了許多企業沒有在節能的研發上下功夫,甚至有的企業鉆國家政策的空子,將直噴式柴油機燃燒室改回到渦流式燃燒室,盡管排放性能改善,但往往是以犧牲了燃油經濟性為代價的,實質上是一種技術退步。
通過增壓、電子噴射等手段,可在降低油耗的同時減少廢氣排放,相應地提高了功率。再通過強化后處理措施,為將來實行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打下基礎,否則我們的企業只能等著花大價錢買國外的技術。在當前我國能源狀況可能長期緊張的趨勢下,節能給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帶來的是一系列好的期待。
創造了展會的品牌效應
每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內燃機及零部件展覽會(enginechina)自1994年創辦以來,已歷5屆10年,展會的專業程度和綜合效應得到業內人士的贊同。它給這一行業產業鏈中的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法搭建了平臺,為企業創造了眾多商機,推動了上游零部件企業的產品研發和對內燃機市場的關注,提供給下游整車企業和底盤廠匹配、選購的平臺,是全球以內燃機及其相關產品為主展示內容的惟一專業展覽會,創立了國內汽車類產品展會的品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