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造船國家千方百計強化技術優勢,提高生產效率,企圖以產業升級拖延產業轉移。我國船舶工業必須直接從日韓手中搶奪市場,競爭形勢十分嚴峻。
3月18日,在威海召開的山東省船舶工業工作會議成了全國船舶工業發展研討會,會場氣氛熱烈。來自國家科工委、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國內造船業重量級單位和部門的有關官員、學者紛紛諫言獻策。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世界造船業正處在30年不遇的發展高峰期,船舶工業面臨重大機遇。用山東省副省長王仁元的話說:“造船工業又一個春天來了。”世界市場爭鋒
近年來,國際船舶制造業逐步東移,中國、日本和韓國將成為造船“金三角”地區。韓國產業資源部日前發表的統計顯示,2002年,韓國船舶出口額達到105.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8.7%。韓國產業資源部說,韓國去年接收的造船訂單量很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船舶工業是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外向程度高。世界造船業30年不遇的高峰期近在眼前。隨著世界經濟整體形勢的復蘇,海運價格將大幅提高,國際航運市場進一步升溫。在此形勢下,世界各大遠洋運輸公司紛紛擴大船隊規模,為各主要船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基于此,先進造船國家千方百計強化技術優勢,提高生產效率,企圖以產業升級拖延產業轉移。
目前,與韓、日船舶制造業相比,中國船舶工業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相對較低,只有10%。
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選擇為船舶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船舶工業的發展,明確指示要研究制定船舶工業的產業規劃,支持船舶工業發展。山東、上海等省市船廠整體搬遷,這為高起點建設世界一流造船基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帶來了重大契機。
“中國船舶制造業在技術上并不落后于包括日、韓在內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在有些技術上甚至超越這些國家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來自煙臺萊佛士船業公司的一位代表說。
近年來我國船舶生產經營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國防科工委提供的一份資料說,5年來,全國造船產量年均增長17.6%,高于日韓增長水平。2003年全國造船完工量又創歷史新高,超過600萬載重噸,承接新船訂單1800多萬載重噸,手持訂單超過250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6%、173%和93%。船舶出口穩定增長,出口船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2003年船舶出口創匯超過28億美元,增幅達40%。
我國船舶工業面臨著新的發展形勢和機遇。進入新世紀,世界造船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中國造船業正在崛起,國際地位日益突出。中國船舶工業所具有的綜合比較優勢,使中國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造船大國。煙臺萊佛士船業公司董事長章立人對此作了樂觀的預測,中國造船業在今后幾年內將會占居40%的世界市場份額。
毗鄰日韓、海岸線長達3100公里、灘涂面積3900平方公里的山東半島,有適合造船廠所需的豐富的臨海資源,給山東發展船舶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山東省十分重視這次機遇。“如果山東抓不住世界船舶工業的這最后一次機遇,將永遠也不會有機會了!”該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副主任李其剛如此斷言。
直面三大挑戰
要發展我國造船業,首先要正視船舶制造業的“瓶頸”問題。煙臺萊佛士船業公司董事長章立人不無憂慮地說,雖然山東擁有一批修造船基地,但并沒有真正形成完整的船舶制造產業鏈。以煙臺萊佛士為例,它的業務以造船為主,可船舶制造所需的原材料卻無法實現當地采購,船舶制造產業鏈的不完善制約了當地船舶工業的發展規模。
與會專家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船舶業面臨的挑戰。一是從世界造船格局看,呈現出進一步向日韓兩國集中的趨勢。韓國還研究直接針對我國的戰略。我國船舶工業必須直接從日韓手中搶奪市場,競爭形勢十分嚴峻。二,從宏觀形勢看,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回升不快,貿易增長空間有限,入世后,面臨著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匯率風險也時隱時現。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將對造船業產生很大沖擊。第三從造船技術和管理水平看,與先進造船國家相比,我們在造船規模、技術水平、配套能力、生產效率等方面還存在相當差距。
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國船舶工業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和發展潛力,正推動著世界造船競爭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船舶工業行業管理工作會議上,我國制定的船舶工業長期發展目標是:形成能與先進造船國家抗衡的產業基礎和規模,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主力,規模化與專業化相結合,軍民品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產業技術、配套能力、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全面進步,并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綜合競爭實力超過日本和韓國,造船產量占國際市場的份額達到世界第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