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商務部臺港澳司副司長王曉川13日在廈門舉行的“臺交會”專題論壇上說,隨著祖國大陸產業結構的不斷提升,作為祖國大陸進出口“半壁江山”的機電產品在海峽兩岸貿易中占據絕對重要地位。
王曉川說,2003年,大陸機電產品進出口額達4524.4億美元,占大陸外貿總額的53%。而同年兩岸機電產品進出口額高達358.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機電產品54.8億美元,占對臺出口總額的61%;自臺進口機電產品303.5億美元,占自臺進口總額的62%。
王曉川分析認為,大陸對臺機電貿易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是機電產品成為對臺貿易的主導和拉動力量。據統計,去年,大陸對臺機電產品的進出口占兩岸進出口總額的61.4%,高出大陸機電進出口在整體外貿中所占比例近10個百分點;大陸對臺機電產品的出口和進口分別同比增長44.5%和41.3%,均高于大陸整體對臺的出口和進口的增幅。
二是大陸對臺機電產品貿易中,“三資”企業占主體地位,尤其是私營企業發展迅速。2003年“三資”企業,主要是臺資企業,對臺機電產品的貿易額達293.7億美元,占大陸對臺機電進出口總額的82%;私營企業對臺機電產品貿易迅猛增長,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51%和209%。
三是在臺商投資大陸的帶動下,加工貿易成為對臺貿易的主要形式,與機電貿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2003年,加工貿易項目下機電產品對臺進出口為242.4億美元,占對臺機電貿易總額的68%。其中,出口42.7億美元,出口199.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9%和52%。
四是大陸對臺機電貿易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去年這一地區的10個省市對臺機電產品貿易額達352.6億美元,占對臺機電貿易總額的98.4%。其中,排在前5位的是廣東、江蘇、上海、福建和浙江。
五是大陸對臺機電貿易的商品結構日趨合理,高附加值產品不斷增多。統計顯示,2003年,大陸自臺機電進口中前幾位的商品包括單片集成電路、計算機零附件、混合集成電路、印刷電路等,合計達82.8億美元,占自臺機電進口的27%;在對臺機電出口中前幾位的商品包括計算機零附件、混合集成電路、光盤驅動器、有接頭電導體、便攜式數字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等,合計達10.1億美元,占對臺機電進口的19%。
據統計,2003年,兩岸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達583.6億美元,同比增長30.7%。在投資方面,2003年,大陸共批準臺資項目4495個;合同臺資金額85.6億美元,同比增長27%;實際利用臺資金額33.8億美元。截至去年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60186個,合同臺資金額超過700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金額364.9億美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