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北京現代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生產,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15萬輛整車,年產15萬臺發動機廠將投產。從2002年10月18日北京現代成立到現在,北京現代完成從5萬輛到15萬輛年產能的飛躍,歷經15個月的時間躋身中國轎車生產能力八強之列,再次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奇跡。根據計劃,發動機廠除了為北京現代所生產的索納塔與伊蘭特轎車配套外,部分產品也將返銷韓國。
為早日建成北京轎車生產基地,提升北京市汽車工業的科技含量,順利實現北京市工業布局的戰略調整,北京現代在不停產的情況下,投資近25億人民幣,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對四大工藝進行技術設備再改造。經過一年的全面改造,沖壓車間自動化率達到了50%;車身車間增加到134臺機器人,焊接自動化率達到了65%;涂裝車間增加了24臺機器人和全新技術設備;總裝車間將混線生產索納塔與伊蘭特。
在同檔次汽車市場占有率上,索納塔已達到10%,伊蘭特也將接近10%,并且保持著強勁的上升勢頭。北京現代董事長徐和誼說,“極速之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速度。速度是建立在實力之上,北京現代高速而健康的發展真正的動力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在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中,每個企業都必須全力以赴做到與市場同步;而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企業必須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競爭戰略、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全面把握。通過實踐來看,北京現代已經成為一條能在汽車行業激烈競爭狀況下生存發展的一條“快魚”。
目前,在北京現代轎車廠的其他工藝車間的改造和發動機廠的設計過程中,30萬輛生產能力的概念一直貫穿其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