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造(汽)車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外界風傳的“深圳(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到底要不要建?對于記者的提問,深圳市貿易工業局副局長殷勇并未正面回應,而是說:整車制造并非汽車工業的全部,汽車電子、汽車零配件的生產同樣有“金礦”可挖!據他透露,今后深圳汽車工業的重心將落在汽車電子、汽車零配件生產上面,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也將圍繞這些方面下工夫,而整車生產線可能暫時將不考慮。昨天(5月10日),廣東省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成果(深圳)報告會在人大會堂舉行,深圳汽車產業受到了高度關注。
工業競爭力報告深圳開講
備受關注的廣東省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歷時近一年編撰完成,形成了1個總報告、九大產業的10個綜合報告和61個分行業報告,合計約350萬字。
報告通過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把廣東省產業競爭力放在省際、國際環境中進行分析論證,提出了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對策、建議。省委書記張德江等領導同志曾對這次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是對廣東九大支柱產業全面“體檢”,找到了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點和瓶頸所在,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據悉,深圳報告會是這次全省巡回報告會的第一站。
深圳工業“瘦身”同時需加“重”
在此次由暨南大學工業經濟研究所制定的《廣東省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總報告》中,從競爭優勢省內城市比較分析,得出了“深圳的競爭優勢系數呈明顯下降的趨勢”的結論。
對此,深圳市貿工局副局長殷勇表示,深圳工業結構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電子信息產業比重過大,結構總體偏輕。在步入重化工時代后,這種工業結構必須調整,要適度加“重”。由于深圳本身受空間的限制,不宜發展“體積”大的產業,因此,必須在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清潔環保等產業上下工夫。
汽車發展規劃目前未出臺
昨天,報告會其間,深圳市貿工局產業規劃處處長蔡子翎面對記者的有關追問,最終透露:現在看來,整車生產基地在深圳可能還存有變數。一方面,深圳造車面臨著需大資金運作、土地資源稀缺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外地的汽車企業對來深圳造生產基地的興趣并不像深圳所預期的那樣大。蔡子翎說,深圳的汽車工業如何發展,到現在還未有相關的規劃出臺。
鵬城汽車夢
整車、零部件都想分杯羹
一直以來,特別是自去年底起,深圳的工業結構調整就受到多方關注,“適度重型”、“為工業加‘重’”等聲音此起彼伏,而在眾多受關注的對象中,汽車工業尤為顯眼。對于引進整車生產線、發展汽車業,深圳一開始便擺出了雄心勃勃的架勢:從整車制造到零部件生產都想分杯羹。
去年底,在深圳市政府第六次高級顧問會議上,時任深圳代市長的李鴻忠表示,深圳要利用華南地區大港口優勢,財政比較寬裕的優勢,以及地緣優勢,搞出口型汽車工業。在今年初的全市經貿工作會議上,李鴻忠進一步提出了“南高北低”的經濟格局,要求寶安、龍崗兩區大力發展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裝備制造業和基礎工業,并在關外規劃了10平方公里到30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專門用于中高檔轎車及專用車的生產。與此同時,在深圳出臺的《關于培育和提升深圳制造業產業競爭力發展綱要(討論稿)》中,汽車制造業又被重點提及,在《綱要》的政策措施一節,深圳對來深設立整車生產線的國內外汽車企業,拿出了“銀行貸款部分利息由政府全額補貼5年;轎車及專用車生產企業第三年至第五年所繳所得稅、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予以全額返還”等等諸多極其優惠的政策措施。
在深圳市政府的推動下,比亞迪純電動汽車項目開始露出落戶深圳的苗頭。從項目研制到出租運營牌照,再到全國第一個電動車示范區,深圳市在一步步爭取。記者日前從龍崗區區委書記余暉鴻處獲悉,龍崗區政府已與比亞迪簽署了建設汽車生產基地的協議——比亞迪將在龍崗建設一個面積在50萬到100萬平方米的中高檔轎車生產基地,年產量可望達10萬輛。
專家說法
重點發展汽配 深廣優勢互補
對于比亞迪、哈飛、長安等外地汽企生產基地有望落戶深圳的傳言,各方企業一直較為低調。而敏感人士也注意到,近期,深圳市政府部門、本地媒體在整車制造方面,態度也逐漸謹慎起來。
整車生產:項目上馬仍有壓力
據知情人士說,汽車制造業雖然沒被國家列入投資過熱的行業,但這并不表示地方政府爭上汽車項目就沒有壓力。眾所周知,與深圳比鄰的廣州,如今已奠定了其珠三角汽車生產基地的核心地位,深圳如再發展汽車業,尤其上整車生產線,對于合資伙伴、國家政策優惠這類的稀缺資源,廣深之間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廣深所依托的主要市場都是珠三角,兩地造車必將導致市場資源的爭奪。“廣州汽車業核心地位的確定,帶動了珠三角地區在發展汽車業時紛紛調整重心。”有關專家認為,“目前,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要發展汽車業的現實選擇是,圍繞廣州進行配套產業建設。”
配套產業:深圳優勢非常明顯
就汽車業的未來發展規劃,殷勇表示,下一步,深圳將在汽車電子、汽車零配件等汽車的配套產業上下工夫。他認為,汽車電子等配套產業在整個汽車產業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將不斷加大,必定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發展汽車電子業可充分發揮深圳電子信息業發達的優勢,兩者相互結合。據他透露,其實,深圳已具備相當的發展汽車電子等方面的基礎,全國第一家汽車電子企業就建在深圳,2003年深圳汽車電子生產企業已達300多家,產值超過了15億元。
有關專家指出“深圳發展汽車配套產業是現實可行的”,他認為,汽車電子雖依賴汽車而生,但一個城市并非有汽車產業才能做汽車電子,只要在汽車生產廠家100公里范圍內都可以進行配套生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