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工業井噴式發展的拉動下,我國汽車齒輪制造業亦呈現出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據對56家主要生產汽車齒輪企業的初步統計,去年完成汽車齒輪(變速器齒輪、驅動橋齒輪、發動機齒輪、同步器等)產量突破8000萬件,我國已成為真正的汽車齒輪生產大國。
雖然去年我國從法國、日本等國家進口汽車變速器(主要是cvt無級變速箱)及變速器部件(主要是油封、軸承)達到8.16億美元,但進口的汽車變速器齒輪數量很小。還有20多家企業開始出口汽車齒輪,僅上海汽車齒輪總廠、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杭州前進齒輪箱有限公司、南昌齒輪有限公司、浙江雙環齒輪股份有限公司5家出口創匯就達7000萬美元,今年出口更將突破1億美元,參與全球采購與國際配套的
步伐正在加快。可以說,我國的汽齒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開始走向世界車輛齒輪制造強國之路。尤其是一些骨干企業的制造技術已接近國際水平,其表現為:
生產集中度越來越高
通過召開《齒輪行業“十五”技改工作會議》與《齒輪企業信息化提升工作會議》,理順了齒輪行業信息化、數控化的技改思路,許多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大技改力度,并借助重組和結構調整,使整個行業的生產集中度越來越高。目前,全國年工業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生產汽車齒輪的企業主要有56家,它們的年工業總產值之和為180億元。其中,年產值超過5億元以上的11家骨干企業(上海汽車齒輪總廠、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哈爾濱齒輪箱有限公司、一汽變速箱廠、東風變速箱廠、大同齒輪箱有限公司、杭州前進齒輪箱有限公司、唐山愛信齒輪有限公司、東風車橋廠、一汽底盤廠、綦江齒輪廠)的工業總產值之和為125億元,占全行業近70%;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重點企業20家,工業總產值之和達30億元,占全行業16.5%。而工業增加值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1家。
國企加快改制,私企迅速崛起
近年來,國有大中型齒輪企業改制步伐加快,汽齒行業上市股份企業增多,上汽齒、法士特都已成為行業的牽頭企業;而杭州前進齒輪箱有限公司、江鈴齒輪有限公司等也通過改制實現了產權明晰、股份多元化。
民營齒輪企業、私營齒輪企業近年發展迅速,如天津天海同步器有限公司、浙江雙環齒輪有限公司等憑借特色產品、特色工藝、特色的專業化發展和自主研發及品牌優勢,提升了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重要成員。
人才隊伍成長壯大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大多數骨干企業高度重視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技術人才。一大批精通齒輪制造的工程技術人才成長壯大,如綦江齒輪有限公司擁有全行業最多的418名工程技術人員。陜西法士特近幾年也吸納了53名高級工程師和192名工程師,正是憑借人才優勢,該公司不斷研發新產品,并打入美國市場,成為重型汽車變速箱生產的排頭兵。上汽齒、一汽、東風、六安、株齒、北齒、大齒等企業也都具備百名以上
的中級技術人員的技術實力。
數控化裝備提升加快
車輛齒輪行業近幾年加大了工藝裝備的更新換代,不少骨干企業引進了世界先進水平的齒輪測量中心、三坐標測量中心、數控磨齒機、加工中心、車削中心等齒輪加工設備。機床設備是齒輪加工的主體,齒輪制造技術的進步拉動了我國機床制造水平的提升。目前,數控化綠色機床已成為齒輪制造技術的一個新的熱點,用數控綠色新型加工機床替代傳統設備已形成潮流,幾乎所有重點骨干企業都用數控車床或車削中心加工齒坯,用多軸聯動滾齒機、插齒機、剃齒機或數控蝸桿磨、齒輪磨、制齒,并開始采用高速干式切削機床、低溫冷風切削機床,以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可以說中國骨干齒輪制造企業的裝備水平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齒輪制造工藝不斷創新
近幾年齒輪加工工藝不斷進步,并出現了許多創新亮點。
驅動轎、半軸齒、行星齒、擺碾精鍛工藝、一次鍛造齒形不再制齒,實現了少無切削已不再是新鮮事。而冷精鍛結合齒圈使多工序一次精鍛成型已在太平洋精鍛齒輪有限公司批量投產,填補了我國空白,達到了世界水平。用旋風車削工藝一次裝夾加工完成汽車同步器齒套的倒錐、鎖止角、滑塊槽、倒圓角等多工序在一臺設備上完成全部成品加工工藝已在天海同步器有限公司開發成功。內磨齒工藝、螺旋磨齒工藝、聲納監測技術、刀具鍍膜工藝、熱處理的低壓真空滲碳及催滲工藝、液體滲碳和軟氮化工藝、粉末燒結鍛工藝替代微型車同步器齒轂鋼制機加工藝、齒坯碾擴及等溫正火工藝等都已廣泛在全行業推廣應用。
在汽齒行業全面進步的同時,其現存的問題與差距也不容忽視:
———齒輪新老標準轉換進度較慢,貫標任重道遠。gb/t10095.1—20001、gb/t10095.2—20001漸開線國家齒輪精度國家標準要求在2002年6月1日起執行,原gb10095—88老標準已經廢止,但目前相當多齒輪企業還延用老標準。其實,新標準比老標準更符合生產實際,精度要求更加科學合理。因此,企業應按新標修改圖紙,調整工藝,盡快完成貫新標工作。而規范齒輪產品標準也必然會給企業帶來效益。
———齒輪鋼新品種開發較少,鋼材質量不穩定,影響了齒輪產品水平提升。
中國齒協、齒輪加工委員會已經制定齒輪鋼采購標準,但目前尚存相當多的特鋼廠尚達不到a類標準要求,還有許多齒輪鋼新產品開發較慢,使齒輪出口受到不同影響。
———發展不平衡,無序競爭,以次充好。
車輛齒輪由于汽車拉動,不少民營企業、私人企業盲目投資建廠,重復、低水平上馬,裝備落后、質量低劣,用劣質材料、假冒名牌攪亂市場。
———齒輪傳動裝置模塊設計雖然已開始起步,但距先進國家有較大差距。
如自動變速箱、無級變速箱剛剛研制,螺傘齒輪的三維設計和虛擬制造數字化軟件還是空白。
———信息化建設和現代管理總體水平不高。
有人說齒輪行業有一流設備、二流人才、產三流產品。關鍵是信息化建設和現代管理落后。
實現全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及科學管理,產品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產品質量趕上國際先進水平,是汽齒行業未來15年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全行業必須團結起來,形成合力,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支撐起可持續發展的車輛齒輪行業,走齒輪制造強國之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