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美麗的諸暨流光溢彩,春意盎然。
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田民裕理事長一行來這里調研一年后的今春,記者再次走訪。如今諸暨的繡花機行業又有了新的蓬勃發展。單就數量而言,諸暨電腦繡花機在國內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去年由“非典”所致凋敝之后,市場峰回路轉,似乎無限廣闊,所以有目前千軍萬馬、群雄逐鹿的局面。面對樂觀的局面,思考和把握市場的明天、企業的明天。所謂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通常正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當具備而且必須具備的素質。盛名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楨銘先生熱情接待了記者,就行業協會倡導的“質量促進年”和諸暨本行業面臨的問題發出了感慨,遂也有了本文的題目。
首先要說明的是,“盛名”已有其盛名,除了企業的規模和質量已然聲名在外,今年“盛名”將以產值超億元,跨上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地區發展的領頭羊之一諸暨更有其盛名,以其產業的集中,以其對地區乃至全國服飾行業的支持與貢獻。所謂“難”,卻是中小企業發展歷程中的重重困難、產品品質提高過程中不易擺脫的羈絆和企業創立名牌征途上的道道障礙。
人才難得――諸暨百來家相關企業中規模較小、甚至相當規模的廠家,廠主既是發起人、領導,多又是技術的權威。精銘王寶信創業之初的故事就是生動的例子。他的第一臺繡花機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里,七拼八湊鼓搗出來的,十來年了,據說仍在買主那里發揮著效益。顯然 ,家庭作坊式的規模和技術手段再難適合今天的市場。寬敞的廠房,嶄新的設備和人才的拮據相映成愁。雖說可以重金相邀,難免還有出更高價的 現有技術力量水平參差,步調難于一致,加之利益誘惑下企業分裂的缺口,要滿足企業的需求,人才之路非另辟蹊徑不可。
高價難經――整機市場的興旺,促成了零配件產業的繁榮。在諸暨,繡花機的所有零部件無不可以信手拈來。可是,買主“不問質量,只求便宜”的現象幾成定格。無序競爭,低價策略使然。
研發難顧――“誰研發誰賠錢,誰創新誰倒楣。”新的品種、新的工藝剎時間就能不脛而走,一番心血后新的利潤點頃刻間化為泡影 放著眼前的錢不去賺,關起門來搞研發,別人會笑你腦子出了毛病。極端的例子是倉促上陣,胡亂攢它幾臺好歹賣掉,好過一年替人打工。總之,開發無利與無力開發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企業發展的難以為繼和市場飽和時的無可奈何。
難固難哉,誰都知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我國工業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技術的相對落后和中小企業成長過程的種種局限,都能證明這樣一個事實:發展是必然也是必須的,但也的確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積極的態度和勇敢的嘗試是企業生存發展唯一的生路,不妨在迂回中尋求突破。可喜的是以國內業界的范圍自然不乏先例,諸暨大地上自強上進舉措的成效也逐漸顯現。
針對人才饋乏的問題,如盛名廠堅持對外招賢納智,以至深入內地,又集中培訓員工以解燃眉之急。他們走廠校結合的道路,在輕工技校開機電培訓班、設獎學金,一期名額達五十人之多。有了質量意識,樹立起行業標準觀念,“不打價格戰。”如此,企業健康發展獲得正確方向和動力 接下來要摒棄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從工藝抓起、從工差抓起、從原材料抓起。順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配件向有好評,穩固的收益加之經理李一順前瞻性的理念,使他決定并有能力陸續添置了五臺數控加工中心。猛虎添翼,水漲船高,從原材料到零部件總體質量的提高必然改變諸暨產品數量與質量不平衡的發展態勢。
如果說模仿是創業初始的無奈之舉,創新和品牌則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和美麗前景。還是那句話,難。但只要敢于正視自己之不足,善于挖掘自身之潛力,勇于躋身先進行列,企業無分大小,總是有所為和大有所為的。正如有芯片和軟件行業魁首英特爾和微軟公司的存在,并不妨礙形形色色電腦品牌的生存和各自企業的輝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永遠顛撲不破的道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