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生產風機的注冊企業約1800家,其中95%以上為生產通風機的中小型企業。絕大多數中小型風機生產企業只生產通用離心式和軸流式通風機,少數企業生產屋頂通風機、小型離心式鼓風機及羅茨鼓風機。這些產品基本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礦山、環保、輕紡、地鐵、隧道及建筑等領域。
風機是用于排送氣體機械的總稱。根據排氣壓力的高低,風機分為通風機、鼓風機和透平壓縮機。風機行業中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是各種類型通風機,約占風機總生產臺數的96%。去年,全國風機產品總產值近70億元,其中通風機約占68%。
目前,我國風機行業面臨的市場情況是:一方面國民經濟各領域急需風機行業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來滿足需要,新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但新入市產品較少;另一方面大部分企業生產的老產品,適應不了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供大于求,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價格越來越低。
1.產品技術水平低。風機行業中現有中小型企業生產的通風機,多數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原機械工業部石化通用局組織風機行業部分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三化”聯合設計組設計的產品,技術水平只能達到國際70年代水平。此后,部分重點骨干企業先后開發了2k60、2k58、2k56等型號的軸流式通風機,使這些產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80年代水平;沈陽鼓風機研究所開發的4-71、4-74等三元流動葉片離心通風機,技術水平達到國際90年代水平,而我國中小型風機企業均不能生產這些產品。
2.產品外觀質量差。通風機的主要結構件為鉚焊件和鑄件,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的工藝手段落后,產品外觀質量很差。近幾年,各生產企業開始重視產品的外在質量,但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差距仍較大。
3.產品品種單一、檔次低。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生產的通風機均是60年代至80年代初開發出的產品,品種雖然較多,但系列型譜還很不完善,各類產品也缺乏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大多數產品還處在仿制、測繪階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很少。
4.技術力量薄弱,產品開發能力弱,設備陳舊。風機行業的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缺少產品性能檢測手段和開發能力。大部分中小企業只有幾臺老設備,多數已到折舊期限,卻仍在使用;一些企業沒有動平衡機和工裝胎具;鉚焊加工均是手工作業,進風口等主要零部件主要靠手工刨制,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目前我國中小型風機企業規模較小。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約有40家,占企業總數的2.5%;2000萬-5000萬元的約有100家,占企業總數的6.3%;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90%。
5.經濟效益普遍不佳。據對風機行業協會會員單位統計,1999-2001年間,中小型風機虧損企業數量約占企業總數的1/3,這說明中小型風機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不佳。近幾年,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為風機行業帶來一股清新的活力。預計未來幾年,民營企業將會在我國中小型風機企業中占主要地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