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要從目前的“模具大國”發展為“模具強國”,必須要建立一個多層次化的“戰略聯盟”。然而,無論是地區性協作聯盟、區域性合作模式還是國內骨干企業之間的合作,合作企業之間都必須建立統一的標準。如果中國模具工業再不及時建立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將極大地限制模具產業的發展。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曹延安表示,這種限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嚴重限制了國內模具企業之間的合作發展,使業內戰略聯盟無法形成,另一方面則會嚴重限制模具的出口,甚至威脅到一些企業的生存。
臺灣富勤模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一款車型改型所需要的外覆蓋件模具,就是和喬豐、合星、真正、永生等多達23家企業分工協作后共同完成的。對此,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永泰說,“臺灣模具企業單個公司的軟件、硬件無法和我們相比,他們設備不先進、人員素質技能水平不比我們高,但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協作,關鍵就在于他們處理問題協作配套、標準件提供非常快捷以及協作廠之間傳遞信息快,這就取決于,這些廠家之間的制作生產已經形成了統一、配套的標準。”
“建立國內模具工業統一標準之外,還要注重與國外同行標準的銜接,不然在模具出口上就會受到影響”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理事長、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褚克辛說。
褚克辛介紹,一汽模具就曾經吃過與國外標準不配套的“苦頭”。當時,一汽模具與某國外汽車企業合作,準備共同推出一套汽車模具,然而光制作標準的討論和認定就整整耗時1個月。“所以說制定統一標準非常急迫!”
在建立統一標準上,國內汽車模具行業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中國模具工業協會車身模具及裝備委員會已組織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飛模具公司、躍進汽車集團南京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北汽模裝備廠、解放軍1001所、保定向陽精密機械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編寫了《汽車沖模標準匯編》,國內不少汽車企業都已經以此為標準,為汽車模具行業間形成統一標準和戰略聯盟奠定了基礎。
褚克辛還建議在業內正式采用這個標準,同時,在整個模具工業中繼續制定一些新的技術標準,以推動整個中國模具工業的整體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