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是浙江常山縣的傳統產業,該縣對軸承產業抓大放小,全力扶持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孵化”協作企業。目前,常山縣有軸承企業40多家,它們構成的是一種“狼群”結構:常山精密軸承有限公司、常山四通軸承有限公司和常山環宇軸承有限公司為“頭狼”,主攻工藝要求高的磨加工和熱處理等技術開發以及市場銷售;30多家軸承配套企業是“群狠”,承接軸承生產的鍛加工、車加工等前道工序,以訂單和來料加工的形式向“頭狼”提供配套產品,逐漸成為“頭狼”建在廠外的眾多生產車間。
由于前道工序分離,軸承企業分工協作,常山軸承的“頭狼”企業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刀具,實現量的擴張和質的飛躍。近幾年來,“四通”軸承產量每年增速都在20%左右,去年達到了2225萬套,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而“精密”則集中精力提高產品質量,去年軸承產量807萬套,產值8000多萬元,85%以上的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等地,出口創匯500多萬美元。
規模擴張帶來了規模效應。生產成本降低,利潤空間增大,企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常山軸承產業的“蛋糕”越做越大。去年,以“四通”為核心。9家軸承企業共同組建了常山縣第一家省級集團公司--浙江四通集團公司,由10家企業共同組建的浙江精密集團公司則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企業經營開始邁向多元化,成功涉足房地產、旅游行業。
在“頭狼”企業做強做大的同時,與之配套的軸承協作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常山昌盛軸承有限公司屬“精密”的來料加工型配套企業,現已能生產10多種型號的軸承套圈。初期只有幾百元一臺的儀表20臺。20來個工人,跟家庭作坊沒什么兩樣,現在有40多臺車床,年加工收入100多萬元。目前該公司又在常山縣新都工業園區買了16畝地,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在確保提供“精密”配套產品的前提下,提高對外接單生產能力。
據統計,在與“精密”和“四通”配套的30多家協作企業中,去年已經有10家躋身規模企業行列,常山縣軸承產業規模企業也由此增加到13家,銷售收入達3.29億元,吸納城鄉富余勞動力近4000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