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汽車原料價格大幅上揚,許多汽車零件制造大廠只好被迫尋找其他零件來源,轉而向巴西、印度與中國大陸等地方采購較便宜的汽車零件原料與配件來降低生產成本。其中,亞洲地區特別受到汽車零件產業所重視。在一份產業報告里指出,亞洲汽車制造數量在2006年時將達到一千一百萬輛,躍居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地區。這份由全球車輛產業報導所公布的報告中顯示,印度挾其豐富人力資源與物價低廉的特性,將在這場采購競賽中超越中國大陸,成為未來產業采購的主要地區。
此外,根據汽車零件制造協會(acma)的調查,目前印度擁有將近400間汽車產業獲得iso9000認證,200間獲得qs9000認證,隱約顯示印度汽車產業在品質要求與控管提升有顯著的進步,已為這場采購競賽備齊競爭優勢。acma并指出,在美國,每筆銷售金額中,人力成本就占了百分之四十,而在印度則是低于百分之九,相較之優劣顯而易見;在薪資結構方面,印度的平均薪資約為每日六元美金,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每小時二十元美金形成相當懸殊的比例。由這些數據來看,似乎不難找出諸如gm、volvo、delphi、toyota等知名大廠將印度視為投資重地的主要原因。同時,知名的麥肯錫顧問在最近一份研究也提到,如果能克服諸如經濟規模不足、中國大陸與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威脅、因自由貿易協定而導致本國產業萎縮等問題,印度的汽車零件產業有機會利用其低成本的優勢,將目前約67億美金的產量在2015年之前提高到400億美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