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被港資收購近日交割完成。很難想像,這家國內大型電站設備集團的大變動幾乎未動聲色,各方相關人士不約而同守口如瓶,形成信息的堅硬"外殼",讓眾多新聞媒體無計可施。通過對各種信息"碎片"進行縫合,才發現該公司的改制原來是南京市甚至江蘇省國企改制巨大鏈條上的一環。作為國企改制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擁有6000多億元國有資產的江蘇省嘗試著各種改革方式,南京市"三聯動"改革便是一個典型,而南京汽輪電機公司也只是"三聯動"改革棋局中的組成部分。目前,國企產權改革已經是一根敏感的"神經",保持緘默不啻為一種明智的做法。正如南京市經委一位人士所說:"我們先做,做完了再說。"
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了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轉折:香港立創國際有限公司和香港錫洲國際有限公司對南京汽輪公司股權的收購告一段落,10月28日,在南京市產權交易中心產權交割宣告完成。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名號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寧港合資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新公司正在工商局注冊。
謹慎之下到底藏著什么?
南京汽輪電機公司兩位部門的負責人均表示:"這件事情,我不清楚。""改制正在進行中,不便對外講",公司副總經理姜曉波說。對于近日媒體的有關報道,公司宣傳部部長張躍表示,對外宣傳要等到董事會確定之后,在新公司掛牌之前,"公司絕對沒有人向外透露信息,一些媒體可能是從其他渠道獲取的。"
采訪中,與此事相關的部門和人士態度之謹慎,令人生疑:這種謹慎態度之下到底藏著什么呢?
如果仔細梳理一下南京汽輪電機公司的改制脈絡,就會發現兩條并行的主線。南京產權交易中心交易部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8月初,南京機電產業集團所屬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南京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擬向社會公開轉讓50%國有股權。并提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境外投資者。幾乎與此同時,8月13日,國資委聯合財政部、監察部和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開展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檢查工作的通知》(國資發產權[2004]261號),8月25日國資委又單獨下發了《關于開展國有企業規范改制檢查工作的通知》(國資改革【2004】810號)。之后,一度盛傳國資委及財政部、監察部等四部委的聯合調查組將于10月15日把江蘇作為國資改革抽查的第一站。這著實讓江蘇緊張了一把,江蘇省國資委等四部門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省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和國有企業規范改制檢查工作的通知》(蘇國資【2004】201號),確定從2004年9月中旬至10月12日前完成對全省企業的兩項檢查工作,檢查范圍為2004年2月1日以后發生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和國有企業改制行為的企業。
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末,江蘇國有資產總額達到6317.17億元,凈資產為1999.35億元。如此大的國有資產存量,改制卻保持了高速度。到2003年底江蘇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企業的改制面已達94%,僅2003年全年實現重大企業改制和資產重組項目70多項,涉及資產230多億元。在江蘇省國資盤子里面,市屬國企占有相當的分量,這些市屬企業以南京、蘇州和無錫三市最為集中。而就目前而言,蘇州國有經營性企業的產權改革已經完成。作為"國資重鎮"的南京"三聯動"改革也到了要緊的關口。國資委調查組的調查傳言以及江蘇省的改制檢查對南京國企改制形成一定壓力,南京機電產業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市里國企改制已經出現了剎車的跡像,原來的政策也進行了修改"。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南京汽輪電機公司被港資并購,處在"風口浪尖"上,小心翼翼倒也在情理之中。
追隨在"三聯動"大旗之下
南京汽輪電機集團公司是國內大型電站設備集團之一,于1995年由南京汽輪電機廠改制而成,公司的主導產品包括中小型汽輪機、重型燃氣輪機、與汽機燃機相配的發電機等。企業資產總額超過21億元,凈資產近4億元。關于重組之后的公司股權結構,有兩種說法。第一種,香港立創國際有限公司占26%的股份,香港錫洲國際有限公司占24%,無錫國聯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代表職工和經營者持有40%股權。另外,原國有資產出資方南京機電產業集團占有10%的股份。第二種說法,香港兩家公司共占32%的股權,無錫國聯信托占18%,機電產業集團占10%,公司職工持20%,公司中層10%,上層持10%的股份。
無錫國聯信托公司有關人士承認參股,但拒絕透露進一步情況。南京機電產業集團資本運作部部長張建成確認了南京機電產業集團參股10%的說法。
據了解,南京汽輪電機公司的改制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南京市"三聯動"改革思路。南京市政府對于國企改制的"三聯動"工作,從2002年下發16號文件開始全面啟動。市政府要求用三年的時間以職工身份轉換、資產關系轉換、債務關系轉換,"三改聯動"的方式全面轉換企業性質,完成市屬國有企業的改革。2004年底基本結束。市各產業集團為第一責任人,與政府簽訂完成"三聯動"改革目標責任狀。對具體單位,凡能引來外來資本者獎勵,對改革領導不力的企業經營者,"不換思想換人"。對企業根據資產評估區別對待,凈資產較大的企業,國有資本要退到30%,其余部分引進民資、外資;凈資產較小的企業,國有資本全面退出,向民企或企業管理層轉讓(mbo);凈資產較差的企業,實施依法破產。合資企業中方股權退出,鼓勵對方控股或獨資。
此前,南京市計劃9月份新國資委掛牌,但近期沒有掛牌的跡象。因而,國企改制的監管職能部分落在市經委肩上,市經委辦公室蔣主任說:"我們管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也就是'三聯動'改革,其他的歸市改革辦管理。"記者從南京市經委企業處了解到,市屬國有企業大部分已完成改制或近尾聲,320家國企已有250家完成私有化改制,其中80%由私企或本企業管理層收購,20%關閉破產。"到今年年底,從手續上能完成'三聯動'目標。"該人士表示。
"三聯動"在和時間賽跑,南京國企改制進行得大刀闊斧。早在今年5月26日,南京市市長蔣宏坤在全市改革大會上強調:"今年是全市國企產權改革的最后一年,所有'三聯動'市屬國企產權改革到今年要全部畫上句號,大家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
如此看來,南京汽輪電機公司的改制是在既定路線上運行的,是"三聯動"棋盤上的一子。
"三聯動"仍然在動
處于新舊體制交替的南京汽輪機公司,截至目前,除了有幾次"小小的職工風波"以外,保持了基本平穩的局面。主營業務呈現增長態勢,公司副總經理姜曉波表示,目前公司對尼日利亞、蘇丹、伊拉克等國外市場的開拓很有成效。與通用公司合作競標四川江郵電廠兩臺9e級燃氣輪機項目已經結束,一旦中標,將有力提升公司的業績。當然,國企改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有許多問題要面對。"三聯動"改革的前提是保持企業和職工的穩定,一知情人士反映,公司大多數職工對這次改制只是"面上很清楚",企業還有許多解釋工作要做。
南京市經委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南京吸引外資和國內先進地區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像南京汽輪電機公司在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時候提出境外資本優先,"這是南京國企改制的一個方向。外資進入當然有很多條件,但我們安置職工標準不變。"
張建成說:"改制職工和產權的關系并不緊密,所有職工都被帶進一個新公司,企業職工觀念的轉變是一個困難的過程。"據悉,目前南京市機電產業集團旗下的60多家企業,在市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有20幾家,"產權處置都要經過市產權交易中心,少一道程序都不行。"張建成表示,就南京市機電產業集團的企業而言,"到年底產權改革能完成60%就不錯,而勞動關系轉換、職工身份轉換完成60%也不容易。"
由于所屬的國企紛紛改制,南京市機電產業集團是否會撤消?張建成表示:"改制并非一夜之間完成的,還有很多后續工作如職工安排、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所以,我本人認為,機電產業集團存在很有必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