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汽車”能令你想到哪些場景?自動駕駛,遠程遙控還是汽車間的自由溝通,就好像電影《變形金剛》里的擎天柱和大黃蜂那樣?
沒錯!5g賦能汽車工業,以上這些統統都能實現。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殷承良教授發表了題為“5g賦能自動駕駛”的主旨演講。新華網記者郭建偉攝。
在3月29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擁抱5g 連接未來”思客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殷承良教授發表了題為“5g賦能自動駕駛”的主旨演講。本次活動由新華網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作為智庫支持,新華網海南分公司承辦。
5g有三大典型應用場景
2003年,國際化標準組織3gpp定義了5g應用的三大場景:第一是embb場景(增強移動帶寬),主要用于3d超高清以及特別大數據的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
第二是mtc場景(海量機器類通信),主要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它在單位空間里可聯網的數量遠超過去,可以達到單位時間內每平方公里百萬臺的互聯。
第三是urllc場景(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其特點是延時非常低,大約是4g時延的三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也就是說,過去4g場景中30-40毫秒的時延,在urllc場景下可以縮短為一毫秒。這對無人駕駛技術非常有用,而且連接非??煽俊?/p>
與4g相比,5g連接的可靠性可以達到甚至高于99.999%。新華網記者郭建偉攝。
自動駕駛是5g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
為什么說自動駕駛是5g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
第一,可靠性。與4g相比,5g連接的可靠性可以達到甚至高于99.999%;
第二是時延。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傳輸時延可達到1個毫秒以內,可以說是速度大幅度提高,時延大幅降低。
就“自動駕駛”而言,從“輔助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總共分為六個級別。就傳輸時延而言,“輔助駕駛”階段需要100-1000毫秒,且僅支持“加速減速”這類的單一功能;接下來是部分自動化,比如特斯拉。這個階段的延時要求提高很多,要達到20-100毫秒;到了“有條件自動化”階段,時延要進一步降低至10-15毫秒這個范圍;而在最高級別“高度自動化”階段,時延要達到1個毫秒左右。就這方面而言,5g技術能做到,4g做不到。因此,5g技術對自動駕駛起到關鍵性作用。
殷承良:單車智能化是做不到真正的無人駕駛。新華網記者郭建偉攝。
5g能給未來汽車產業帶來哪些顛覆?
第一,多車協同感知,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我們目前的汽車工業,秉承西方傳統,走的是單車智能化路線。我認為,單車智能化是做不到真正的無人駕駛,只有在多車協同感知的情況下,有非常大容量、低延時的相互依賴、相互補充才能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這需要5g技術支持。
比如,平時我們開車的時候,有可能因為障礙物的遮擋,根本看不到對面有沒有車過來,如果此時車速較高,很容易發生事故。在5g時代,即使在有障礙物遮擋,看不到的情況下,通過事先預警也能知道,在障礙物的另一邊,是人是車?車速如何?方向如何?事先預警準確,我就可以采取控制。
如果是單車智能化,即便某輛車先進地武裝到牙齒,一旦遭遇障礙物也根本感知不到。只有在5g超低延時,超高反應速度的支持下,在大量車隊編隊行駛的場景下,車輛間可以很好進行溝通,這樣的無人駕駛才有意義。
第二,提高交通頻率,避免“幽靈堵車”。
為什么有的路上根本沒有交通事故,也沒有突然橫穿馬路得車輛或者施工等情況,但在某些時段這條路一下子變得特別堵,而且一擁堵幾公里,這是什么原因?
這可能是因為某個人開車的時候,突然想變道而踩了急剎車。本來好好的車流被打擾,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下子把整個車流全部弄亂,需要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兩小時才能緩解,這就是“幽靈堵車”。
在5g時代,每個車都可以相互通訊,通過自動調控最大限度緩解這個情況。交通路口放行有序排序,軍警消防車輛避讓,這些東西都可以通過5g進行傳輸。
第三,承載更多責任,實現更大產業規模。
5g時代,會形成一種新的人、車、路、網、端、云大融合。搭載先進的通信技術,汽車就不再是一個單獨的交通運輸節點,還能承載更多的職責。汽車工業需要搭載5g技術,實現車輛編隊,高度協同感知,完全自動駕駛,遠程遙控。所有的東西都互聯互通,這樣爆發出來的產業規模將是純粹汽車產業規模的數萬倍。
(網絡編輯:陳蘭)
加入收藏分享到百度貼吧轉到新浪微博轉到網易微博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